漢獻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八月,已經過了白露,黃河兩岸一片蒼茫枯黃。
青州北海郡以北三十裏處的雲門山頭,青州黃巾賊寇張闓,手搭涼棚,往南眺望,但見一麵紅色大纛旗從山梁之下緩緩升起。
張闓何許人也?
就是殺了曹操的父親曹嵩和屠了曹操弟弟曹德一家的那位。
緊跟在紅色大纛旗後麵的是一大片一眼看不到盡頭,透著森森寒意,如密林般的長槍大戟。
當紅色大纛旗完全升起的時候,大纛旗上的“劉”字清晰可見。
不知是真熱還是緊張,張闓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
這時,成群的烏鴉在他和他麾下弟兄們的頭上盤旋,哇哇亂叫,使他的心中頓時升起了陣陣不祥之感。
不多時,五人一列的漢軍兵士,猶如滾滾洪流出現在了張闓的視線之中。
是劉備,此時任職平原縣令的劉備果然來了。
在他左手邊,與他並轡而行的是一個手挽大刀,長須飄飄的大漢,雖然看不清臉紅不紅,但是想都不用想,此人定是關羽無疑。
右手邊的大漢,滿臉大胡子,手握蛇矛,一看就知是張飛。
還有,那走在關羽左手邊,背上背著兩支短戟的是太史慈。
太史慈在從北海突圍,出去搬救兵的時候,自己和他交過手,所以認識。
曆史,仿佛是注定了青州黃巾賊會在北海城下,用自己的人頭助劉備樹立名望,為劉備從陶謙的手中輕鬆得到徐州而鋪平道路的;
同時還附帶讓太史慈知恩圖報救孔融的故事成了一段千古佳話。
黃巾賊的命運就是這樣的悲催,必定成了別人成功的墊腳石。
其實現在這個張闓並不是原來那個張闓。
真正的張闓在一次黃巾軍和漢軍的戰鬥中已經陣亡了。
現在的張闓之所以能站在這裏,是因為張闓的這副皮囊之中寄居了另一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的靈魂罷了。
這個靈魂是一名普通的解放軍戰士,在一次軍演中,意外寄居到了張闓的皮囊之中。
解放軍戰士的靈魂剛寄居的時候,正好是青州黃巾軍在渠帥管亥的率領下攻打北海的孔融。
孔融會讓梨,但是不會打仗。
被管亥率領的黃巾賊寇打得屁滾尿流,麾下的大將宗寶也被管亥一刀斬落馬下,眼看著北海城就守不住了。
好巧不巧,這個時候來了一個太史慈,打亂了管亥的計劃。
但是僅僅憑一個太史慈怎麼可能殺得過十萬黃巾軍呢?
於是,太史慈又從北海殺出重圍,去平原請來了劉關張三兄弟和他們麾下的三千精兵,為北海解圍。
在太史慈殺出黃巾軍重圍的時候,張闓就知道太史慈要去哪裏,會搬來什麼樣的救兵。
所以他向管亥稟報了這一重要軍情,希望管亥能夠來一招圍城打援。
就是集中黃巾軍中所有能戰的戰士,埋伏在劉備救援北海的必經之路雲門山上,等劉關張兄弟三人從山下過的時候,黃巾軍先用弓箭滾木擂石射死、砸死他們大半,然後再一擁而上,將劉關張團團圍住,依靠人多的優勢,將他們斬盡殺絕。
可惜,十萬青州黃巾軍中張闓隻有八千兵馬,人微言輕,沒有人聽他的意見。
管亥不僅不聽張闓的建議,反而覺得張闓這是畏敵如虎。
為了不影響全軍的士氣,管亥就派張闓領著他的人馬去雲門山埋伏,並且極為蔑視的對張闓道:“張將軍,你去守住雲門山,官軍如果有突圍出來的漏網之魚,你就地拿了,也算是個功勞。俺們大夥吃肉,總得給你留口湯喝,不然怎麼叫兄弟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