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英一個晚上都沒有歇息,不停給張邦喂溫水,不停用溫毛巾蒙在他頭上換替著取涼。
聽得遠處雄雞高叫,天已是黎明時分了。
********
張邦這一路之上發生的事情張闓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尤其是當張闓知道了劉小英照顧了張邦一個晚上後,他立刻派人去查這個劉小英的背景。
既然張闓確定張邦做自己的繼位人,那就肯定會關心他身邊有哪些女人。
對於張闓而言,他最希望張邦身邊的女人是一個孤兒。
這裏所謂的孤兒,不僅是沒有父母,最好是也沒有兄弟姐妹,甚至於沒有親人。
張闓以前讀書不多,但是當了皇帝之後形勢逼得他不得不讀書。
大漢王朝的三根支柱:士族、外戚和宦官。
士族。
就是世家大族。
現在世家大族基本上已經被他壓製住了,不說他們將來永世不得翻身吧,起碼隻要他張闓活著,世家大族就休想複活。
但是他也清楚,自己活著的時候,世家大族不能複活,不能翻身。
可是,自己死了之後呢?
漢朝的時候,製衡世家大族的就是外戚和宦官,可是一旦沒有了世家大族,那也就沒有人可以製衡外戚了。
外戚是什麼人?
外戚就是皇後娘家的人和皇帝姥爺姥姥家的人。
曆代皇帝,尤其是那些靠世家大族崛起的皇帝,都會找有勢力的世家大族聯姻,也就是所謂的名門望族。
劉秀就是個典型。
如果自己不能想辦法有效的抑製外戚,那後世的皇帝就有可能為了對付外戚而讓世家大族複活。
那自己這一輩子的心血不就付諸流水了嗎?
最後,大晉王朝的太監們,那些沒有根的人,就在在外戚和世家的撕扯中粉墨登場。
因為外戚和世家之間鬥得不可開交。
最後皇帝能信任的就隻有太監了。
略微知道一點明史的人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明文規定,太監不得幹預朝政,幹政就立刻打死。
可是為什麼明朝厲害的太監又那麼的多呢?
王振、汪直、劉瑾、張永、李芳、黃錦、馮保和魏忠賢,幾乎是朝朝都有。
是明朝的皇帝傻嗎?
不,他們不僅不傻,還一個比一個精明,他們是在利用這些太監在和士大夫鏖鬥。
一旦事情鬧大了,就將這個太監殺了以消弭“官”怨。
太監掌權的時候,就算努爾哈赤在薩爾滸大勝之後,也不能越雷池一步,也有和明朝講和的意願。
但是,明朝的太監無論多麼厲害,都不可能對皇權形成威脅。
九千歲魏忠賢氣勢熏天,可是剛剛登基的崇禎也隻一句話,就處理了他。
現在張闓向讓張邦的王後,也就是將來的皇後,是個孤兒,就是想暫時的沒有外戚。
沒有了世家,沒有了外戚,也就不可能有九千歲的太監。
所以,張闓準備想給張邦找個普通人家的姑娘做皇後。
這個劉小英自然而然的,也就進入了張闓的視野之中。
不要說作為一個皇帝,要對江山社稷負責,就算是一個小門小戶人家的長輩,對自己的子孫,也本著負責的態度,要消除他能預估到的所有危險。
那樣的話,調查劉小英的背景,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x33xs.com
當然,這個調查是秘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