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當他了解了黑白下棋為何物後,才深刻感受下棋之魅力。

在古代時候,無數文人雅士,為了“終日長消一局棋”,可以辭官不使,可以隱居山林;當今更不乏陪伴紋枰、日夜手談,為弈棋而廢寢忘食的棋迷。

走上此道自有樂趣,既可消遣休閑,又能陶冶情操。

棋枰前一坐,平時的勞累、世事的纏繞、心情的煩躁,都可煙消雲散,你的喜怒哀樂,會隨著棋局的變化而變化。

棋局擺開,有深謀遠慮的布局,有生與死的搏擊,有風雲變幻的形勢;有時騰挪變化,險象環生,有時風平浪靜,一馬平川;一會兒順境,一會兒逆境,一會兒雙方僵持,妙手連發,可以挽狂瀾於既倒,而一著不慎,則又前功盡棄,痛失好局。

對棋局的把握,離不開棋者的思考力、想象力和洞察力等智力因素。

有人稱下棋是一門綜合藝術,含有軍事、數學、哲學、天文、體育等多學科知識,不無道理。

而下棋更是能融入人們的生命之中,使人們陶醉其間,它能讓我們領略到人生美好的東西。

可這位老和尚的棋子無論怎麼看,他所執黑子已經贏麵大半,不知為何他就是遲遲不能下手。

三保摸著下巴仔細的看了又看。

誠然,白子已經是下風,可有空角處仍然還有一線生機。

三保大惑不解,自己這個初級貨色都能看出來,怎麼這個老和尚看不出。

要不行幫幫他。

三保拿起老和尚麵前的白子,放到空角處。

老和尚的雙眼這才有了一絲波動。

整盤棋局又鮮活了起來,白子從下風重新燃起希望,與黑子之間的局勢又呈五五開之勢。

良久,老和尚歎息一聲,把舉了老半天的黑子放了下來。

端起麵前的茶杯,就喝了下去。

喝完來了一句。

“燙嘴了,應該兌一點兒涼水的。”

三保不解地摸摸頭道。

“這哪裏有涼水啊?”

老和尚頭也不抬地指了指亭外。

隻見離開亭子不到5步的距離,就有一處水井。

三保一拍大腿,直罵自己蠢貨,這是自然的啦,假如老和尚自己泡茶,肯定不會去很遠的地方打水才對。

“不好意思,我的錯,我沒看見那裏居然還有水井,要不...我重新給你泡一杯?”

“不必了。”

老和尚摸摸胡須,看著三保說道。

“你是個道士?”

“沒錯,我是個道士,而且我最討厭和尚。”

三保故意這麼一說,本想看看和尚的反應。

可是老和尚仍然麵帶慈祥地問道。

“你說說看,為何討厭?”

三保站起身,朗聲道。

“我先聲明,佛教我並不討厭,關鍵是和尚我討厭,雖然與我小時候的一些事情有關,但長大後,明白了更多,我就越發討厭和尚,比起我們道士,真是虛偽得很!”

“是嗎?”

“當然!”

“假和尚太多,而且越是假和尚,越是死要錢,就是為了騙錢來的

雖然我們道教假道士也有,但是相對少很多,所以到頭來我明白一個你們佛教的深刻道理。”

“什麼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