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聽聞此話,才放鬆一些,坐了下來,道:“本王知道了,你且留在這裏,好好休息吧。”
楊振施禮退出。
丘福走到朱棣旁,道:“王爺,是否需要差人去北平府?”
朱棣微微搖頭,語氣冰冷地說道:“不需要,太祖忌日已近,他們這些孫輩,豈能不來京師拜祭?算算時間,也應該啟程了,至於如何處置,等他們來到京師再說吧!本王現在擔心的是,此事,會不會已經傳入了朝廷耳中!”
“這個,應該不會吧……”
丘福有些拿不準。
若朱允炆得到朱高煦意圖謀反的消息,必不會無動於衷,毫無動作。
朱棣並不這樣認為,現在的朱允炆,看似不動聲色,往往卻如獵豹潛影,隻等一個時機,便會引發雷霆。
正如他對付自己時,使用的“勢”。
不發則已,一發致命!
“金忠乃是道衍師父推薦入府,而最近幾日,道衍師父似乎想要對本王言說什麼,卻又沒有說出口,隱隱有難言之事。”
朱棣想起來這段時間與姚廣孝相處時的細節。
丘福震驚之下,寬慰道:“王爺,道衍師父難言,恐是念王爺舊情,如今他為建文臣子,難免愧疚不安……”
朱棣擺了擺手,麵色沉重地說道:“不要小看大明安全局,這些人,可是無孔不入。”
唐氏書坊內,唐潤正在後院翻看刊印出的《大學》,突然聽到動靜,抬頭看去,隻見夥計劉二快速跑了過來。
“東家,東家,大喜事,大喜事啊!”
劉二大聲喊道。
唐潤皺了皺眉,將書放下,問道:“有何喜事?”
劉二到了近前,喘了兩口氣,道:“朝廷下旨,廢除了洪武二十二年禁令,允許書坊自由刊印書籍,小說、雜記,皆可刊印。”
“當真?!”
唐潤驚喜至極。
明初書坊,能刊印的書籍很少,僅限於三類書:
其一,禦製、欽定的前朝史書;
其二,地方誌;
其三,儒家子集。
而這三類書籍,往往都是麵向士子,服務朝廷的,與文化傳播,民間文化而言,關聯並不大。
朱允炆下令廢除禁令,給民間書坊鬆綁,也是為了中華書局的出現與運作鋪路,畢竟,親王都幹的事,不能不允許百姓幹吧?
既然允許,為何不提前一步廢除禁令?
書坊就應該有一定的自主權,隻要不違背大明律,不反動,不賣國,不跪,不舔,那你們出什麼書,是你們書坊的自由。
什麼朝代也不能指望老百姓看的書,和學堂裏看的書都一樣吧?
唐潤後悔不已,早知禁令廢除,當初就應該留下羅貫中的《三國誌通俗演義》書稿。
“東家,我們該怎麼做?”
劉二期待地看著唐潤。
唐潤猶豫了下,最終下定決心,道:“停止所有儒家子集刊印,遴選合適書籍,重新刻板、排版!先行刊印一百冊《崔鶯鶯待月西廂記》!”
劉二麵色一變,有些慌張地說道:“東家,那《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可是禁書,這,合適嗎?”
PS:
求月票,推薦票。
有各類票的,還請支持下驚雪,謝過諸位。
。您提供大神寒梅驚雪的重生大明萬歲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