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
掌司聽聞之後,苦澀道:“皇上,那活字印刷不好用啊。”
朱允炆不解地看著掌司。
活字印刷術聞名於世,你告訴我不好用?
掌司認真地解釋道:“皇上,就以泥活字來論,其筆畫鈍拙呆板,粗細不勻,字形不正,美感不足,再加之著墨深淺不一,邊緣不齊,經常便會出現斷筆缺筆,刊印出來之後,斷斷續續,模糊不清,不利觀瞻。”
朱允炆微微皺眉。
“再說那木活字,取材雖是便利,花銷甚低,然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製困難,且木活字遇水後易變形走樣,與藥劑粘合後,不易分開。相較而言,雕版印刷,才是最為合適。”
掌司的講解,讓朱允炆陷入了沉思。
四書五經,四大名著,四大才子,四大美女……呃,這些都是中國人定義的。
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卻是西方概念,具體來說,是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的。
對於後世之人,偉大的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幾乎人人知曉。一提到“印刷術”,幾乎下意識地便想起了畢昇的名字,活字印刷術的鼻祖嘛。
然而,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其包含的是雕版印刷術與活字印刷術兩種。
讓很多人無法相信的是,為後世人津津樂道的活字印刷術,自宋出現以來,從來都沒有占據過主流,隻是一個小小的配角。
無法相信?
可,這便是真實的曆史。
宋代,畢昇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以燒結陶土字符的方式,實現了活字印刷的突破。
但宋代,普遍應用的依舊是雕版印刷。
在元代時期,王禎解決了木製活字的問題,為木活字印刷實用打下了基礎。
可無論是元朝還是明代初期,活字印刷,都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配角,對於司禮監經廠而言,最主要的印刷方式,依舊是雕版印刷。
事實上,在古代的典籍傳承方法上,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隻能排在第二、第三。
真正的主流,是手寫……
隻是,手寫也不能是發明啊。明明最為主流,大佬牌麵,可憐的,幾乎沒人想起過……WwWx520xs.com
若是你去明代初期某位官員的書房逛逛,裏麵有書一千冊,拿出來統計下:
這本是手抄本,哦,還是手抄本……
算出來了,手抄本六百冊。
雕版印刷本,也還不錯,有三百八十冊。
至於活字印刷本,隻有二十冊。
算下比例,活字印刷的書籍,占比隻有百分之二,嗯,其中很可能有幾本還是自家族譜……
古人都喜歡抄書,即能鍛煉書法,還能學習學問,最主要的是,省錢不是。
當然,抄書不省錢的也有例外,那就是明代曆史上的《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全書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動員朝臣文士、宿學老儒超出兩萬一千六百餘人。
這本書可謂是世界上最龐大的手抄本,約三億七千萬字,全部都是人工,一筆一畫手寫出來的。
朱允炆打造中華書局,直接奔著錢去的,若是選擇手寫的方式,那猴年馬月能賺到錢去?
活字印刷成本低,操作便捷,應該使用活字印刷?
不,成本低,隻是隱藏在少量刊印之後的假象,若大規模刊印,活字印刷的成本,未必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