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背黑鍋的鬱新(1 / 2)

京師。

朱允炆惺忪中醒來,看著依舊沉浸夢鄉的淑妃駱顏兒,想起昨晚上的情景,眼神中不由有些喜色,沒想到情到深處,一向矜持的駱顏兒也會如此主動……

話說,最近後宮狀況不斷,有點邪乎。

前幾日,寧妃說什麼下雨天容易做噩夢,怕的緊,希望朱允炆能陪下,朱允炆自然不會拒絕,寧妃一聽打雷就往懷裏鑽。讓朱允炆鬱悶的是,這一晚上老天爺也不休息,閃電滾雷來個不停,也不知道節省點體力……

三天前,賢妃說中暑了,聽聞朱允炆有偏方,結果朱允炆刮痧沒刮成,倒是狠狠地教訓了下撒謊的賢妃……

昨天晚上,淑妃駱顏兒說什麼賬本有錯誤,兵部給的醫用紗布的錢核對不上,非要朱允炆一起陪著核對,也不知道怎麼核對的,就核對到床榻上去了,到最後,也沒找出來兵部欠了幾文錢。

朱允炆穿好常服,看了看香爐方向,微微搖了搖頭,然後吩咐到武英殿去。

解縉看著瞌睡連天的朱允炆,有些擔憂道:“皇上為國事操勞,真是辛苦至極……”

朱允炆臉有點燒,幸虧臉皮夠厚,自我理論了一番:家事就是國事,不算辛苦。

當解縉提出內閣要給皇上多分點一點活的時候,朱允炆發怒了,這種事哪裏輪得到你們,出去,今天不想看到你。

一時之間,解縉解大閣臣被皇上嗬斥的消息便傳得滿朝風雨,甚至還有官員在尋思,要不要趁解縉倒黴,找一根絆馬索,搬一塊落井石。

鬱新也有些撓頭,解縉也沒犯什麼錯,至於被趕出去嘛,不過看皇上的心情好像有些不太好啊,還是小心為上。

“皇上,內閣推選人員可否選定?”

鬱新謹慎地問道。

朱允炆很幹脆地說道:“就定為禮部尚書陳迪吧。禮部尚書由黃冠接任。”

鬱新欣然答應。

相當於包工頭子鄭賜,整天處理刑獄的暴昭等人,陳迪是一個很不錯的內閣人選,此人有勇有謀,文章寫得出彩,太祖時期還曾給朱元璋上過課,當過山東與雲南布政使,還在雲南的時候,帶兵打過仗,也算是少有的文人之中敢帶兵打仗的人了。

最重要的是,陳迪進入內閣,可以為楊士奇日後入主禮部,再進入內閣掃清障礙。

朱允炆看著站著不走的鬱新,不由問道:“還有何事?”

鬱新見朱允炆問起,也不再猶豫,道:“還是火耗之事,杭州知府虞謙再次上書,要求兩京一十三省悉數退還今年多收取的火耗……”

朱允炆將毛筆擱置,對鬱新問道:“多拿了百姓的東西,退回去有錯嗎?朕若不出去看看,這些事還被你們蒙在鼓中,緣何如此大事,百官竟無一人上奏,還是你們真的認為,收取火耗天經地義,然後就任由地方自主定下火耗多寡?”

鬱新有些汗顏,對於火耗這種事,就相當於洪武時期的空印文冊,滿朝文武都知道,就皇上不知道。可誰能想皇上不老老實實待在京師,溜達到了蘇杭一帶,還正好趕上了納稅。

“是微臣等不察,隻是,退回火耗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這其中也有虧耗,且執行起來地方府縣未必用心,不若自秋稅起執行火耗歸公,省不少麻煩……”

鬱新提出了折中的法子。

朱允炆端起茶碗,嘴角一笑,道:“自秋稅執行好啊,不用折騰了。”

鬱新連忙謝恩,誰料朱允炆又跟了一句:“至於明年的官員俸祿,朕也拿走十分之一,權當是朝廷給官員發俸祿的損耗了。畢竟眼下俸祿以錢鈔為主,若是發銀子,還需要將銀錠切碎,若是發錢鈔,這也需要本錢嘛,總之,發俸祿也是有損耗的。朕打算先收個一兩年,如果百官沒有意見,就著為永例吧。”

鬱新張著嘴巴,有些慌亂。

皇上你怎麼能耍流氓啊,地方官吏從百姓那裏多收取了火耗,你也不能從我們這裏收取“俸耗”吧,我們也要養家糊口,一大家現在就靠這點俸祿吃飯呢。

朱允炆看著鬱新,眼神中滿是堅定。

你們官員要吃飯,百姓就不要吃飯了?

隻準你們官員打劫百姓,就不準朕打劫你們?

不退火耗就不退嘛,沒關係,隨你們,怕麻煩也不礙事,隨你們,俸祿多少,還是自己說了算的,說改隨時可以改,你們多收的,有辦法讓你們吐出去。喵喵尒説

鬱新這下是看清楚了,朱允炆打算綁架所有官員的利益來處理火耗這個問題……

“臣支持退回火耗!”

鬱新終於轉了態度。

相對於地方官員送來的那點孝敬,手裏的俸祿才是最主要的。畢竟以後肯定沒火耗了,今年不退火耗,“俸耗”問題很可能會持續很多年啊,這誰受得了……

“你可不要勉強啊。”

朱允炆笑了。

“此乃肺腑之言。”

鬱新心在滴血,後悔不已,為什麼被趕出去的是解縉而不是自己……

對於火耗問題,朱允炆找夏元吉問過,地方雖然收取了大量火耗,但這些火耗收入絕大部分都沒有進入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