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祿審視著輿圖,歎道:“若這城關真如你所言,安南怕是不好打啊。”
袁嶽目光中有些擔憂:“這些城關布防,隻是我個人聽聞與揣測,實際布防兵力恐怕超我等想象。眼下安南的情報並不多,但其兵力之多,沒有百萬之巨,怕也不低於八十萬,若想要打安南,絕非廣西、雲南兩地可為。”
薛祿盤算了下,點頭讚同:“就你所說的情報而言,想要打下安南東都升龍城,就必須先打下重城多邦,如此相互呼應的兩座大城,沒有十萬之兵,根本就不好下手啊。”
袁嶽丟下手中的棋子,起身道:“是啊,在廣西時,張指揮同知也是如此認為,還斷言若滅安南,出兵不能低於二十萬大軍。可朝廷以民為重,當真會發如此大的戰事嗎?”
薛祿自北平南下,看過移民隊伍,看過疏浚會通河的百姓,也看到了混凝土道路,看過金川門外的大型糧倉,看過聚寶門外尚在營造的報恩寺,深切地感覺得到,建文年與洪武年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沒有那麼壓抑。
這種寬鬆與舒坦,來自於朱允炆的珍惜民力,哪怕是移民,也做出了周密安排,哪怕是疏浚運河,也會不幹預民工,任其自主決定進度,以績效來定工錢……
雖然自建文登基以來,大明也發生了四起戰事,不過都太小,像廣西都司與安南胡杜大軍作戰,青州齊王作亂,白蓮青州作亂,大寧外的奇襲,不是地方性的,就是小規模的,雖然也有幾萬人參與,比如齊王帶了四萬人,但也就換來了一堆泡沫。
建文兩年多,大明沒有發動過一次由朝廷主力,京軍為核心的戰爭。而這,就是朱允炆珍惜民力的明證,加上其素有仁慈之名,教場與百姓同淋雨的壯舉,更是收了許多人心,很多人都相信,建文不是洪武皇帝,不會輕易大動刀兵。
戰爭,離人們很遠,和平,將會持續下去。
這是京師百姓的普遍看法。
可誰說,珍惜民力,不輕易發動戰爭,就沒有戰爭了?
薛祿背負雙手,看著長空:“建文皇帝是仁慈的,同時也是睿智,有遠見的,一個有遠見的帝王,是不會允許安南亂邊的。袁兄,若我能去廣西,我願與你並肩作戰!”
袁嶽大喜,潘成、黃貴也是驚喜不已,一直打瞌睡的耿韋也站了起來,道:“若是可以,我也願意加入。”
“哈哈,當攜手報國!”
袁嶽喊道,一臉笑意。
“報國,就你們?”叢佩兒走了過來,一臉不屑,道:“真正報國的英雄是那紀綱,人家可是血書請命,你們幾個,也就隻是紙上談兵。”
薛祿、袁嶽、耿韋幾人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怎麼哪裏都有這個刁蠻無理的女子?
“咳,叢小妹,是我奉命前來,我沒說話,你就插嘴,有些不合適吧?”
林昭雪走了過來,表示抗議。
叢佩兒白了一眼林昭雪,叉著腰道:“咋,奉誰的命?顧三審本姑娘欺負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你一個小小的千百戶,憑什麼給你麵子,再說了,你再敢喊我小妹,我就揍你。”
林昭雪有些無語,你哥哥湯不平和小寒都已經那啥了,大家都是一家人了,不喊你妹,喊啥?
“百戶,什麼情況?”
薛祿等人有些驚訝,看著林昭雪。
在幾人的印象中,林昭雪在最後馬射時摔傷,退出了武會試比試。之後連兵部召喚時也沒見他,原以為傷勢嚴重,無法起身,不成想,人家都成了百戶。
按照兵部安置標準,探花袁嶽這才是秩六品,百戶職,林昭雪連武進士都沒中式,憑什麼享百戶職?
林昭雪清了清嗓子,道:“各中事很難解釋清楚,林某現任安全局廣西分部百戶,接安全局命,後日將出京師前往廣西,今日來找尋幾位,是受安全局顧指揮史命,傳一句話。”
“安全局?什麼話?”
薛祿、袁嶽、耿韋臉色有些難看。安全局的人找上門,可沒什麼好事。
“顧指揮史說,朝廷將武舉、武進士充廣西、雲南兩地,袁嶽、薛祿、耿韋,有監察武舉人、武進士之權,若發現違背朝廷律令,軍令者,可直告林昭雪,交由廣西安全局處置。”
林昭雪平和地說。
薛祿、袁嶽、耿韋一臉冷漠。
薛祿黑著臉,道:“這不合適吧,我們入衛所,聽命於朝廷,自然是用心報國,豈能出賣朋友?你已入安全局,我們應再無瓜葛才是。”
袁嶽認真地點頭:“我的將士犯了錯,自然有軍法處置,安全局想要介入,至少要拿出證據來。”
耿韋沒有說話,但態度很是堅決。
林昭雪看著三人,歎了一口氣,說道:“沒錯,有些武舉人,武進士是你們的兄弟,會為朝廷效命。可你們似乎忘記了,有些人不把朋友當朋友,而是當做嘩眾取寵的棋子!他,你們未必看得住,管得住!”
。您提供大神寒梅驚雪的重生大明萬歲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