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宋禮的麻煩(1 / 3)

車隊緩緩地停了下來,一字排開,延出半裏路之遠。

茹瑺從馬車裏走了出來,迎麵是刺骨的寒風,呼嘯著,卷著殘雪飛舞。楊溥拿著一件厚重披風,披在了茹瑺身上。

胡濙突然喊道:“快看。”

丁景福、李彬等山西大小官員紛紛下了馬車,看著眼前的景象,震驚不已。

眼前是寬闊的黃河,其寬度至少超出了兩百步,黃河的水麵之上升騰著陣陣白霧,白霧之下,是晶瑩的冰。黃河並沒有完全凍結,隻不過越是靠近堤壩的位置,冰層越是密集、厚實。

陽光照射,目光放遠,冰層宛如白色絲帶,係在了這蒼茫的大地之上,河水流淌得很慢,冰淩相互撞擊的聲音時不時響起。

遠處南岸之下,便是開封城。

一些官員是第一次見到如此景象的黃河,壯美的河流,蒼茫而冷寂的天地,遠處的古城,近處的車隊,勾勒出了一幅美輪美奐的圖景。

當然,感覺到美的隻有少數風流的官員,比如楊溥,胡濙,故作風雅的丁景福……

大部分官員看了看之後,臉上笑嗬嗬地稱好,心裏已經在問候了茹瑺了,這麼冷的天,你冒出來幹嘛,好好待在馬車裏暖和暖和不行嗎?

你風流了,我們還涕儻呢……

茹瑺可不在乎這些人怎麼想的,沿著大堤走著。

“那是……”

楊溥看著不遠處,應該是沒有任何建築物的堤壩上,在遠處竟多了一座亭子。

“忠賑亭。”

茹瑺帶人走了過去,看著亭子中張顯宗的雕像與碑文,感歎道:“以生命殉道,以生命為百姓,這才是官員應有的樣子。張忠賑能為河南乃至天下百姓銘記,我等焉何不能?幾十年學問,換來官服官印,不是讓我等作威作福的,而是造福百姓的。”

隨行官員聽聞連連稱是,少不了讚揚張顯宗的話。

茹瑺也不指望自己一席話讓這些老狐狸、老油條有所改變,這些話,主要是說給年輕的官員的,尤其是楊溥與胡濙。

憑吊一番,楊溥詢問是否想辦法過黃河去開封城,茹瑺搖了搖頭,眼下不知道河南布政使、開封知府等有沒有離開開封城,即使是沒有離開,茹瑺也不打算和他們一起去京師,因為,路不同。

路真的不同,茹瑺這次提前二十多天離開山西,可不是歸心似箭,想早點到京師,而是準備經過河南、北直隸,然後到山東,之後從山東南下,再前往京師。

山西移民是茹瑺一力支撐起來的,耗費了無數心血,親自送走了數十萬百姓,茹瑺放心不下,想親眼看看這些百姓到底有沒有被安頓好,有沒有飯吃,晚上睡覺會不會冷,想看看朝廷答應的事有沒有兌現。

如果有人欺負了山西百姓,茹瑺不介意在大朝覲的時候當一回武夫,憑著大移民的功勞,打殘幾個不良的官員,皇上是不會跟自己一般計較的。

早在移民開始時,茹瑺就給各地接待移民的知縣、知府、布政使寫過信,明白無誤地說清楚了,山西移民如果有一個人出了問題,餓死了,凍死了,哪怕是病死了,也要他們好看。

這種威脅一京兩省的魄力,恐怕也隻有茹瑺了。

從河南走過,茹瑺很是滿意,不得不說,齊泰、景清與河南布政使司都相當重視移民,親力親為,安置妥當,就連移民來的百姓,也對其稱讚有加,唯一的問題,就是耕牛還沒有。

這是個很難解決的問題,雖說大明休養生息了三十多年,牛的數量依舊是匱乏的,很多百姓家都沒有耕牛。老田沒有耕牛,拚出一把力氣,還是可以耕作,可對於開荒而言,就有點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