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無才是德,不是文盲是德(1 / 2)

王紳的父親名為王禕,是一帶忠義名臣。

洪武五年,王禕奉命前往雲南招諭元朝梁王把都歸順明朝,王禕的工作很出色,說服了把都,可就在把都準備簽下投降合同的時候,元朝其他殘餘部隊找到了把都,殺害了王禕。

王禕死時,王紳隻有十三歲,之後母親傷心過度,也走了,但在臨終之前,囑托王紳一定要遵從父親的期望,好好讀書,天天向上。

王紳答應了母親,並憑借著頑強的毅力活了下來,並努力讀書。後來,王紳去找了父親的好朋友宋濂,拜宋濂為師。

宋濂什麼人?

那可是明代初期的大學問家,朱元璋極為敬重的儒學大家,太子朱標的老師!

從這個角度來說,王紳還是朱標的師弟。

宋濂極是器重王紳,悉心教導,而王紳本身也極為刻苦,成為一時俊傑。後來宋濂又收了個弟子,名為方孝孺。

沒錯,王紳還是方孝孺的師兄。

雖然方孝孺大王紳三歲,但兩人互為知交。

如果按照這個路線發展,王紳很可能會在方孝孺掌權之後,成為建文朝堂的重要人物。很可能,王紳在洪武二十五年的時候,就去了四川成都。

原因有些奇葩,因為成都有一個蜀秀才藩王朱椿,聽說了王紳大名,讓人帶了錢財書信找王紳,並將文書遞給了朱元璋,希望讓王紳到成都府學當訓導。

朱元璋沒意見,王紳更是欣然答應,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四川距離雲南很近,而他的父親王禕死在了雲南,一想到母親死之前悲傷與絕望的樣子,王紳就曾發誓,一定要將父親的骸骨帶回來與母親合葬。

朱椿知道王紳的事之後,給他資助,讓他去雲南了願。王紳從成都到昆明就用了三個月,可事情已經過去了二十三年,想找一個人的遺骸該多難。

王紳找了很久,問了很多人,最終隻找到了一個亂葬崗,墳頭無數,早已分辨不清楚誰是誰。王紳捶胸頓足,哀嚎大慟,撰寫了著名的《滇南慟哭記》。

王紳認為自己沒有找到父親的遺骸,是一種罪,對不起父親,也對不起母親。現在禦史周昌言說自己“不配為人之子,君之臣”,如一把刀子,直插在了王紳的心頭。

王紳死了,死得很是突兀。

在朱允炆的計劃中,原本想通過王紳之手,拉開掃盲大教育戰略的序幕,可現在這個人走了,給尚未規劃好的“教育戰略”蒙上了一層陰影。

朱允炆自是有些憤怒,但眼下不得不考慮另尋他人來支撐教育戰略,試點掃盲,推動教化。

王紳死了,禦史周昌言恐懼了,是真的害怕到了極點。

按照周昌言的打算,也就是過過嘴癮,攻擊下王紳,僅此而已。現在王紳死了,但王紳的朋友還活著,比如師弟方孝孺,比如蜀王朱椿,還有內閣解縉,國子監楊士奇、李-誌剛等等。

方孝孺率先發難,跑到了都察院指著周昌言的鼻子大罵,說他是“比汝畜生,畜生尤感恥辱”,這就是畜生不如了……

朱椿與王紳是故交,這段時間沒少在一起喝酒懷舊,可好好的一個人突然沒了,朱椿能不難受嗎?雖然現在朱椿是一個閑散藩王,但其能量還是有的,直接對外放話,要查周昌言十八代,錢都準備好了,隻要是他的把柄,一個把柄一百兩。喵喵尒説

聽說不少人在周昌言門口晃悠,也不知道是誰神通廣大,沒過兩天,竟去蜀王府用驢車拉走了一千多兩錢鈔,據說驢車是去了羊市橋。

楊士奇、李-誌剛得到消息,更是接連上了三天的奏折,彈劾周昌言十大罪,最要人命的,就是貪汙,周昌言貪汙的也不多,六十二兩,放在洪武年間足夠砍頭了,但現在是建文朝。

朱允炆並沒有對周昌言痛下殺手,雖然他用心歹毒了一點,但歸根到底,還是王紳心理素質有些不過關,身體還可能有點心髒病或腦溢血之類的,才會在短時間內走了。

但周昌言這類人是別想留在京師了,他還沒等觀看大朝覲的風光,就被朱允炆發配到了貴州的龍場驛,估計他也不可能活到王守仁的時代了,先去打打底子,修點房子也好。

王紳死了,周昌言走了,然而圍繞著京師初等學院的爭論別沒有結束,這件事需要一個定論。

朱允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依舊是有些流氓。

先問百官,誰認為女孩家不能讀書識字的?

好了,挺多,四十多號。

那就辛苦大家看一場戲吧,朱允炆以皇後的名義,召這四十多號官員的女眷入後宮赴宴,老娘、老婆與女兒一並都請了,皇後在宴會之上拿出紙筆,讓所有女眷留個吉祥話,祈禱大明來年昌隆。

之後,朱允炆收到了厚厚一疊紙張,丟給了反對的官員,就問一個問題,一個個張嘴閉嘴就是女子不能讀書識字,無才便是德,為何你的家眷識字,字寫得還不錯,還有些用了對偶句,挺有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