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工團一路南下,沿途百姓聽聞女子都在買糧救民,各地官府聞風而動,召集富戶,隻為了說明一個問題:
你們要不要比女人差。
富戶不願承認比文工團的女子差,於是捐錢的捐錢,捐糧的捐糧,為了避免官員貪汙,找了老人親筆寫了功德文,一筆一筆記錄在案,並各出人送糧。
尋常百姓家沒有辦法,商議之後,找到了縣衙,希望官府能幫忙送點糧食到鳳陽府,知縣感動不已,寫了奏折送向朝廷,然後組織百姓送糧。
在華北大地,在黃河以北,在一條條道路上,不少百姓報備官府之後就行動了起來,無數獨輪車,就這樣被兩隻手推向鳳陽府。
汗水滿麵,擦擦。
累了餓了,吃口硬邦邦的饅頭。
晚上困了,直接在路邊睡一覺就是。
朱允炆培養了近三年的人心,終於在這一刻結了果子,山西移民感激朱允炆,感激朝廷兌現了承諾,一條不差的落實了。
河南百姓感謝朱允炆派來了齊泰、景清這樣的大清官,山東百姓感謝朱允炆疏浚會通河,給了無數百姓飯吃,北直隸的百姓感謝朱允炆一條鞭法,減免了苛捐雜稅,少了無數猙獰索要的衙役……
人心是金子,閃閃發光。
待在京師的常百業收到了山東夥計送來的快信,也決定放棄利益的考量,豪捐十萬兩於晉商商會,站出來號召所有晉商,全力買糧,支援朝廷救災。
晉商商會動員了京師周邊的幾乎所有力量,購置了二十萬石糧食,並買來大量成衣,打著晉商商會的旗號,浩浩蕩蕩進入蘇州、鬆江府等受災地區。
徽州中的主力沈一元等已下南洋,周大匠顯然缺乏商業敏銳性,無法挑起徽州大旗,等回過頭時,才發現原本屬於徽州自留地的蘇州、太湖、鬆江、寧波等一帶區域,已遍插晉商旗幟。
常百業不愧是晉商的領軍人物,在侯淺淺的支持下,隻憑著十萬兩開路,就硬生生在徽商、浙商主導的要害地區開辟出了根基。
經過這一次救災,常百業相信浙西的百姓將對晉商印象大為改觀,甚至會在情感上更為信任晉商。而徽商、杭商也行動了,隻不過他們選擇的是鳳陽府等地,而這一步,顯然不如常百業高明。
浙西是富饒之地,哪怕是遭了災,底子畢竟還在,哪怕啥都沒有了,兩年之後必會再次繁華。可鳳陽府是個什麼地方?
對比蘇杭,說它是窮鄉僻壤毫不為過啊!哪怕是給他五十年一百年,也不可能富比蘇州、鬆江府等地。
常百業正在與侯淺淺商議在蘇州、鬆江府等地開設什麼店鋪,開多少家為上,常晉掌櫃敲門走了進來,送上一份信,道:“東家,這是吉安府佟掌櫃送來的信,似是話中有話。”
常百業接過之後,展開看了看,然後交給侯淺淺。
侯淺淺看過一遍,為蹙眉心,念道:“夫君,佟掌櫃這一句‘糧草堆積如山,軍兵守備,嚴禁靠近,日日收糧,從不出糶,自廣信、撫州、吉安等地途中多見之,甚是怪異’,怕是有所意指。”
常百業打開扇子,給侯淺淺送著風,道:“軍兵守備,說明這批糧食是朝廷衛所軍糧,而非是地方賑濟糧,也不是商人糧庫。堆積如山,依舊日日收糧,從不出糶,可見這批糧食需要很多人才能吃得下。八叔,我記得朝廷在吉安府設了一個大型糧倉。”
常晉點頭,道:“朝廷設八大糧倉,其中是有吉安倉。不過佟掌櫃信中所言,不像是吉安倉,更像是一個臨時倉庫,沒修築圍牆,隻修築了寨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