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對大明重要嗎?
朱元璋用行動告訴了朱允炆,大明不稀罕西域,守住嘉峪關,就是守住了大明西北,不需要出關太遠。
哈密不是沒被大明打下來過,可結果呢,大明即沒有占領哈密,也沒有設置官員,甚至連個羈縻之策都懶得用,誰愛在那裏就在那裏。
這與哈密太遠,不好控製,後勤困難,容易成為孤城等有關,但朱允炆相信,決定哈密與西域沒有在洪武年間收回的根本原因,還是朱元璋沒有重視西域。
漢唐時代定都長安,需要確保河西走廊安全,而為了保住河西走廊,就需要西域這一片廣袤的地區作為戰略縱深,同時壓製敵人的生存空間。
可大明定都是在南京,這個選擇注定了西域在戰略上地位的下降,西域是亂,是和,是衰敗還是繁華,都不會直接關係大明的國運,說它無足輕重,並不是一句誇張的話。
朱元璋用一輩子盯著東北、正北、西北的北元殘餘勢力,對於西域、西域之西的關注,實在是少之又少,僅有的值得記入史冊的,可能就兩件事:
宋晟打了一次哈密,帶了一些俘虜,然後回去了。
傅安帶了一千多人出使撒馬爾罕,然後成為了俘虜,終洪武朝都沒回去。
朱元璋如此雄才大略的君主尤且不重視西域,可想而知朝廷官員的認識與態度,雖說收回西域,有複漢唐之威,族振華夏之精神,可到底如何治理西域,西域重不重要,重要在哪裏,朝廷官員根本就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
說句不太好聽的話,不少官員認為西域是一個累贅,打完之後,安排幾個當地官員聽從朝廷命令就行了,沒必要駐軍,也沒必要改土歸流。
有這種觀點的不再少數,當然,他們並不是弱智白癡,有土地不要,有百姓不要,而是為大明朝廷考慮。這些官員的認識是:
西域距離京師太過遙遠,管理起來難度太大,那裏發生點事,拚了命的送消息二十幾日,晃悠地送消息,三個多月,等京師反應過來,那裏啥事不塵埃落定了……
最主要的是,大家都認為西域貧瘠,大軍駐紮所需糧草全賴關內,糧食送到嘉峪關已是疲民、累民,這要是送到哈密、吐魯番、委魯母,甚至更遠的亦力把裏城,這後勤路線直接增加幾千裏路,難度何止翻倍?
去的時候送三百斤糧食,送到那裏,還剩九十斤,那啥,我們回去路上也得吃飯,要不你們這邊給我們二百斤糧食帶路上吃,總不能餓死在回去的路上吧?
這一次西域之戰,朝廷動員了多少民力,中間折騰了多少風波,僅僅是鬧事,對抗朝廷的,就不下三起,要是一直養著西域那個累贅,又會有多少造反之事?
要一塊毫無用處,卻耗費巨大的土地,不好管理的地方,真的有必要嗎?
解縉、鐵鉉、梅殷對西域治理不上心,隻說都司,說軍事管理,其中一個緣由就是他們並沒有真正想過要在西域改土歸流,哪怕自己再強調西域的價值,他們也沒有看到價值。
朱允炆放棄了討論西域治理的討論,轉而說:“既然你們沒心思,那就說說朝廷中的事吧。禦史周立文上書,彈劾青州知府黃子澄屍位素餐,毫無建樹,勒令百姓不準出海經商,你們怎麼看?”
解縉、鐵鉉沉默以對。
黃子澄從內閣跌落至青州後,一開始還有些作為,比如寫信聯絡故交齊泰、景清等人,想要翻身返回京師,可幾次考核下來,齊泰、景清都已經名滿河南,若不是百姓苦苦哀求,不希望朝廷調走這兩個人,朱允炆早就讓他們回京了,即便如此,他們也是享受著侍郎待遇,掛職知府,治理開封府。
可黃子澄呢?
他在青州是真的沒有多少作為!
解縉很是惋惜,鐵鉉也有些哀歎,梅殷無所謂,楊士奇相當平和。
每個人都知道,朱允炆將黃子澄下放青州,是有曆練、培養的意思在其中,畢竟那裏是青州,齊王鬧事,白蓮教鬧事的青州!
那裏已經被打爛了,隻要重建青州,恢複人氣,招撫百姓,想出政績不難啊。何況青州北麵就是萊州灣,再向北幾百裏就是天津港,自天津港南下,正好可以在青州休整,也可以在這裏換取貨物,得天獨厚的條件,偏偏被黃子澄給糟蹋了。
黃子澄的做派和不少地方官員一樣,有事就辦事,沒事別煩我,能躲就躲,躲不過就拖,拖一天是一天,等到實在拖不下去了,那就再處理。
地方官員懶政、怠政,不作為,是朝廷官場治理的難題。
朱允炆決定將黃子澄拉出來,作為一個典型來辦。
鐵鉉不說話,自己管兵部的事,不方便說同僚。梅殷更不吭聲,黃子澄不歸五軍都督府管。楊士奇看向解縉,那意思是,皇上問你話呢,你到底說句話啊。
解縉白了一眼楊士奇,你是不是忘記自己也是內閣的人了,這是問我們兩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