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信風已是吹起(1 / 2)

京師。

朱允炆看著宋晟病逝的文書,陷入了深深的痛苦。

因為洪武四大案的存在,朱元璋沒有給自己留下多少名將,屈指可數的將領裏麵,宋晟算是一個很特殊的人,他文武兼備,有大將之才,較之耿炳文更擅進攻,較之郭英更善防守。

宋晟戎馬一生,功勞難數,攻集慶、克徽寧、征關陝、鎮涼州、破哈密、威震西域,力俘卡拉奇,對戰米蘭沙,大敗帖木兒……

朱允炆有些心疼,不知道是不是西域這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耗去了宋晟最後的生機,讓他比曆史上早離開了兩年。

這個可敬的老頭子走了,打亂了自己對西域的安排與部署。想要找出另一個合適的人選控製西域,是很難的一件事。

袁嶽是不錯的人選,但他更多是武將,缺乏都司政務處理的經驗與能力,想要鍛煉起來還需要時間。

朱棣的意見是安排瞿能接替宋晟,瞿能確實是一個好的人選,不僅善騎射,還明韜略,也算是文武全才。美中不足的是,瞿能在西域的威望有限,他比不上宋晟,很難憑借著一個名字就威懾地方。

可朱允炆沒有其他的人選了,隻能選擇瞿能成為西域都指揮史,並抓緊時間培養袁嶽、劉啟夏、周大誌等一批新人。

內閣擬寫文書,提議朱允炆追封宋晟為西寧侯,朱允炆審慎再三,拒絕了西寧侯的封號,改封宋晟為寧國公。

這是建文朝第一個國公,雖然給了一個去世的人,但無疑證明了朱允炆對宋晟的器重、緬懷與離去的悲痛。

寧國公的封號很重,但給宋晟是實至名歸。

因為宋晟走了,襲爵的人自然成了宋晟的次子宋瑄(長子宋茂早亡)。

朱允炆等待著大軍班師回朝,可朱棣還沒帶人回來,就惹出了一大堆麻煩,一樁樁“惡行”傳入朝廷之中,激起無數公憤。

就連新任的禮部尚書陳性善也止不住彈劾朱棣,言其“無法無天,跋扈無度”。

都察院右都禦史練子寧更是寫了萬言書,要求懲戒“濫殺無辜”、“罪責累累”的朱棣,監察禦史、給事中,更是聞風而動,彈劾奏章一封接一封。

事情鬧大了,六部中禮部、刑部、吏部,都在彈劾朱棣,內閣中鬱新更是抓住機會,主張借此機會嚴懲朱棣,以儆效尤。

戶部尚書夏元吉沒有動靜,朱棣怎麼捯飭,打幾個人,殺幾個人,實在和戶部關係不大,今年有些春旱,山東、河南多地開春後滴水未降,戶部拿出了三十萬兩支持兩地修築水利,開挖水井,以保春苗長勢。

夏元吉擔心兩地災情嚴重,若再不緩解,兩地夏糧減產將成定局,到時不僅會影響兩地民生,還會波及新都營造。

工部尚書鄭賜也沒心思管這點小事,雖然西域戰事結束了,但西北的混凝土工程建設可沒停下來,新都營造也沒停下來,各地礦產的監察也沒有停下來,工部忙的很,能抽空到奉天殿打個卡就算是給皇帝麵子了,改天忙得不可開交,都不來奉天殿了。

最耐人尋味的還是兵部,鐵鉉領兵部,朱棣胡作非為,兵部應該第一個跳出來才是,可誰知鐵鉉似乎眼瞎了、耳聾了,麵對滿朝彈劾朱棣的聲音,即不表態支持,也不表態反對,渾似什麼都沒聽到,就連兵部侍郎古樸也保持了沉默。

在鐵鉉看來,朱棣雖然胡來了一點,但他胡來不是沒有道理的。

現在大明控製西域,還留著一個哈密王活著幹嘛?西域將是大明的行省,誰家行省裏放一個地方王,還掌握實權,控製地方?

如此割裂國土,割據地方的地方王,不處理掉怎麼行?

隻不過鐵鉉更傾向於將脫脫帶回京師控製起來,可誰知朱棣為了“自汙”,直接將脫脫這個傀儡給殺了。

得,殺了就殺了吧,朝廷也不需要給他辦追悼會。

至於朱棣的其他惡行,殺幾個貪官,揍幾個文官,吊打一群土匪,那都隨他,愛咋咋地,他現在這是給自己挖坑往裏麵跳。

不跳不行啊,朱棣是藩王,又立下如此不世之功,你讓皇帝如何封賞?

朱棣知道皇帝為難,知道朝廷為難,索性拚著什麼賞賜都不要了,自汙起來,幹點出格的事,隻要到京師不被拉去菜市口,什麼事都是可以幹一點的。

鐵鉉明白朱棣,所以不彈劾。

朝廷中許多人都看得清楚,比如解縉、楊士奇、夏元吉等,他們不是不想參與進來,而是朱棣現在的所作所為,符合朝廷的利益,也為無可封賞變得可操作,不至於寒了將士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