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八章 設西疆省,民族政策(1 / 2)

征西作戰暴露出來的問題有很多,比如缺乏快捷的聯絡與通訊方式,缺乏精通蒙古語、察合台語人才,作戰配合不夠密切,後勤補給線路過長下的作戰意誌下降等等。

為了明確這些問題,朱允炆一連三天,都在武英殿聽取征西文武意見,並安排五軍都督府、兵部商議軍隊戰力提升的方向、方法。

這一次集議,解決的最核心問題並非是軍隊如何改進,而是向大明最精英的文武大臣傳遞了兩個信號:

其一:大明還有敵人,還需要這些人才,朝廷並不打算良弓藏、走狗烹。

其二:火器是未來,武將與兵法一樣是未來,朝廷將加大火器武將與軍士培養。

第一個信號,安撫了舊的與新崛起的武勳新貴。

第二個信號,指明了未來發展的方向。

解縉、鬱新、楊士奇有些不安,即便是贏得了帖木兒,控製了西域,朱允炆並沒有完全轉入文治,依舊強調武備更新,重視軍隊建設。

在鬱新等人看來,朱允炆的這種動作,顯然是為軍事擴張做準備,至於百年之後的事,誰能說得準。

朱允炆給出了一個百年的警告,這個百年,並非是西方全麵殖民,而是西方開始殖民,開始擴張,開始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威脅。

對於鬱新、解縉等人的看法,朱允炆並沒有太多在意,文治是需要,但沒有軍力支撐,再美好的文治,也不過是風花雪月裏的有病與無病呻吟。

集議結束之後不久,建文七年的軍製、軍隊革新計劃便正式發布,並明確提出了十年內,將新軍之策全麵覆蓋天下衛所。

此文書一經頒布,沒有享受新軍之策的衛所紛紛鬆了一口氣,遙遙無期的等待,終於成為了可以期待的事。雖說有些衛所沒有享受到新軍之策,但朝廷確實提升了衛所部分待遇,讓其足以安心等待。

畢竟不能造反,除了等也沒有其他辦法。

六月八日,朱允炆召見內閣解縉、茹瑺等人,連同高遜誌、郭三省、周忱等西域官員,商議西域治理事宜。

茹瑺看著巨大的西域輿圖,對朱允炆進言:“皇上,既然在西域設置三司,就應在西域設省,以正其本。”

郭三省連連讚同:“不設省,僅用西域稱代,總覺得是域外之地,不是我大明國土,應設省以歸化人心。”

朱允炆欣然答應,指了指西域輿圖:“西域本是中原舊土,眼下新歸,乃是一片新的疆域,因處於極西,稱之為西疆省(ps:不是不想作新()省,而是因為這個地不讓提,到處打杠難受)如何?”

“西疆省,大明的西部邊疆,好!”

茹瑺表態。

解縉、楊士奇等並沒有意見。

朱允炆改名字上了隱,委魯母改為了烏魯-木齊,庫爾喀拉烏蘇城太麻煩,修改為了烏蘇城,昌都剌的最大城鎮,改為昌吉,亦力把裏城也不能叫這個名字了,更定為伊寧,還有和田,喀什等,一應貼合後世……

當皇帝的改名字、起名字是很有成就感的事,就像是武威、張掖、酒泉等,想來漢武帝當年也是意氣風發的。

這不算啥,皇帝嘛,別說改地名,賜人名,狠起來還給自己改稱呼,封個什麼威武大將軍當當……

朝廷對西域治理的政策基本已定,但在這之前,還必須解決一個問題。

朱允炆傳召哈密伊-斯蘭教教長伊瑪目,伊瑪目行禮,恭敬地說:“願真主賜福大明與天子,願和平降臨在大明的土地之上,國泰民安。”

虔誠卻不卑微,不卑不亢的祝福,這是一個教長的風采。

朱允炆虛抬右手,微微點頭:“你的尊敬與祝福朕收下了,感謝伊瑪目教長為維護西域付出的努力與貢獻,你的功勞,將會永遠銘記在史冊之中。”

伊瑪目很清楚,在臣服大明的那一天開始,自己已經沒有回頭路可以走了,但自己臣服大明,並沒有違背良知,也沒有違背教義。

哈密王都臣服大明了,自己臣服算什麼。

雖說哈密王現在掛了,但現在的哈密就是大明的一個城鎮,臣服大明,是理所當然的事,無關其他。

為了宣傳真主的聲音,為了傳播光,也為了保護西域的百姓、商人,不能聽茹瑺的,也不能聽瞿能的,必須要朱允炆,要大明皇帝親自背書。

伊瑪目感謝過朱允炆之後,開口道:“尊敬的天子,現在西域已成為大明的西疆省,數十萬子民將臣服在大明天子之下,然西疆省百姓與中原百姓不同,其多信奉伊-斯蘭教,信奉真主安拉,《古蘭經》是他們最重要的典籍,希望天子可以憐憫,給他們信仰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