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章 兄弟們,來活了(1 / 2)

陽江船廠的船匠?!

汪應祖驚得一時無法言語,那一批船匠不是被陳祖義劫掠,然後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之中了嗎?

如果中山國造船技術突飛猛進的背後,果真是大明船匠,那豈不是說中山國與陳祖義已經勾結在了一起?

一個個疑問重擊在汪應祖心頭,壓抑得難以喘息。

“你素來是一個謹慎穩重的人,說出如此猜測,怕是有些依據吧?”

汪應祖凝重起來。

尚巴誌看向大海:“依據自然是有,有消息說,津固島被封禁了,但每個月都有船隻運輸大量的糧食與物資過去。你是知道的,津固島最多的就是山木,田地很少,那裏的人也不多,用不了多少糧食,現如今有糧食運送,可見那裏有了一支隊伍,人數怕不在少數。”

汪應祖看著海浪湧來又緩緩退去,開口:“你是說,陳祖義的海賊團就在津固島,為中山國打造船隻?”

尚巴誌重重點頭:“這是唯一的解釋。再者,大明水師縱橫大海多年,遍尋南洋,又扼守著舊港要道,藩屬國遍屬南洋,若陳祖義果然留在南洋,如何都會被發現了。”

汪應祖看向尚巴誌:“可你不要忘記了,大明可是發過文書,警告過周圍諸國,若有哪個國家敢包庇、收留、支持陳祖義海賊團,將被視為宣戰大明!中山國的武寧雖然殘暴,但還不至於敢忽視大明,冒如此風險吧?”

尚巴誌知道在這個世上,沒有誰能扛得住大明水師,直視汪應祖,問:“一個殘暴的人,他還會有顧忌嗎?一個殘暴的人,他還會有理智嗎?”

汪應祖總結了下尚巴誌的意思:武寧是個蠢貨,蠢貨無知自大,不知道得罪大明的下場。

是存在這種可能的,畢竟不是所有坐在高位上的人都是猴精猴精的,還有愚不可及的。

武寧成為中山國的國王,不是因為他有能力,隻是因為他爹是國王,不像尚巴誌的爹尚思紹,人家是被當地百姓擁戴,推舉為佐敷按司的,而尚思紹又因為尚巴誌“有治世安民之能”,主動將權力交給兒子,自己養老看海。

汪應祖看著尚巴誌,問道:“所以,你打算將這個消息告訴大明,借大明之力打敗武寧?”

尚巴誌沉思稍許,嚴肅地搖了搖頭:“此事不能讓大明插手。”

“為何?”

汪應祖有些驚訝。

尚巴誌坐在沙灘上,指了指大海:“大明船隊的厲害,我是親眼見識過的,他們的船如一座小山,如果大明介入,中山國滅是必然之事。但問題是,中山國滅了之後呢?”

汪應祖凝眸:“你是說,大明可能占據中山國而不離開?不太可能吧,武寧死了,自然是選另一個國王出來。在中山國還是有一些人深得民心的。”

尚巴誌點頭,汪應祖說的沒錯,中山國國內是有一些人能撐得住場麵,可若是如此,與南山國有什麼利益與好處?

沒有!

打爛了中山國,也沒有南山國一銅錢的利。

為了最大的利益,大明不能參與進來。

尚巴誌深深看著汪應祖:“安南國胡氏挑釁大明,建文皇帝派遣大軍南征,安南國沒了,成為了大明的交趾郡。帖木兒東征,建文皇帝派遣大軍,並在西域打敗了帖木兒,曾經的亦力把裏已不複存在,整個領土都成了大明的地盤。同樣,大明水師一旦介入大琉球,中山國覆滅時,就是大明駐軍之時。”

汪應祖搖了搖頭:“安南滅國歸明,是其百姓請求。西域歸明,是複漢唐之舉。眼下大明不會為了吞並大琉球中山國而毀其形象,惹南洋等諸國畏懼、擔憂,這樣不值。”

尚巴誌很是無語,大明占據安南,設交趾郡,又控製舊港,南洋諸國都不敢說話,如果大明當真占據了中山國,他們又如何會擔憂?

你要知道,大琉球是在明朝福建與浙江的東部海域,不是廣東以南。隔著如此遙遠的距離,誰會在乎大琉球三國的興亡?

尚巴誌坦言:“無論如何,大琉球島上的事,應該由我們自己來決定。”

汪應祖銳利的目光盯著尚巴誌,緩緩說:“如此看,你已經拿定了主意,準備征討中山國了?”

尚巴誌沒有否認,而是泰然承認:“沒錯,武寧在中山國殘暴不仁,虐殺百姓,其所作所為已激起百姓怨恨,隻要我們發兵攻打中山國,其百姓必會為我等所用。”

汪應祖問:“武寧雖是殘暴百姓,但並不殘暴軍士及其家屬。另外,若你的推測屬實,陳祖義海賊團的力量你又如何應對?百姓的力量,還不足以對抗武寧與陳祖義,這件事我奉勸你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