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交流與衝突並存(上)(1 / 2)

2056年,紅鋼與楓丹達成合作協議,同意將晶體計算機相關核心技術和數據與楓丹科學院共享。同時,楓丹也要將新型潛艇和AI機器人的核心技術與紅鋼共享。

楓丹廷

紅鋼東方工業集團的代表帶著沉重的箱子來到了展會,作為紅鋼代表之一,他們將要向所有人展示計算機在工業領域上的威力。

隨著芙寧娜等國家代表發言完畢,各方的企業、科研機構開始展示各自的成果和未來的計劃。

首先,楓丹科學院展示了最新一代的潛水艇,該潛水艇的相關技術是在卡布狄斯堡遺跡西側的海底遺跡發現的。

當時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社恐潛水員在一次潛水中偶然發現了一台“被廢棄”的潛水器,結果發現這個潛水器是自己從未見過的。

而那名潛水員上岸的時候剛好撞見一個釣魚吧老哥,在一番尬聊中,那個老哥就得知水下的潛水器。

而這老哥剛好是沫芒宮的公務員,於是楓丹政府很快就知道水下的那艘潛水艇。然後,楓丹那邊很快將大片水域封鎖,而潛水員很快在那名釣魚吧老哥的指示下發現了那艘潛水艇。

一番研究下來,楓丹的科研人員發現這艘潛水艇不僅能容納至少30人,而且還裝備了武器。一名科研人員的誤觸導致發射了一發魚雷並擊中了岩石,掉落的岩石把下麵的源海異種和失控的發條機關給砸死了。

而通過對這艘潛艇的研究,楓丹很快掌握了生產潛艇的技術並進一步發展出了可用於商業領域的民用潛艇。

除此之外,楓丹展示了自己的海底城市的藍圖,整座城市的外殼通過一種可變色的高強度材料包裹著,該材料不僅可以承受至少1000米深度的水壓,哪怕是正麵使用中口徑火炮射擊依然能夠阻擋,而且其材料在水下具有耐腐蝕的特性。

城市的建造吸收了梅洛彼得堡的建設經驗,城市不僅出於改善人的生活條件安裝了人造光源和恒溫係統,而且利用楓丹曾經的災難教訓設計了多重保護措施,防止海水滲透帶來人員威脅和財產損失。

而人員之間的流通除了使用傳統的電梯外,楓丹首次提出了水下交通的概念,即利用潛水艇等水下交通工具實現人員以及物資的流通。

而這樣的城市,楓丹對外表示最遲在50年後也就是2106年建設出一個可容納2萬常駐人口的實驗性城市。

紅鋼方麵則展示了自己的電子計算機,和楓丹一樣,紅鋼方麵先展示了自己的發展成果,然後介紹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紅鋼的代表帶來了一台放映機播放映影,畫麵被分成了兩半,一半是一群科研人員用紙筆計算晦澀難懂的數據,另一半則是幾個科研人員圍在一台奇怪的機器旁邊,看著機器一邊閃著各種顏色的燈一邊等待數值。

“一般來說,大型科研工作所產生的數據量是十分龐大的,無論是工業、軍事、農業、能源、交通領域上,任何一項研究都十分依賴數據的計算,如何提高計算的速度、精度是保證國家科研成果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