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汫州行(2)(1 / 2)

又吭哧吭哧騎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路程,才算是到了汫州了。

汫州以前其實是個海島,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開始了大麵積的圍海造田,從此才和大陸相連。

汫州的海水鹹淡適宜,自然條件十分適合生蠔的大規模養殖。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汫州已經有大規模養蠔的曆史,一向有“大蠔之鄉”的美稱。

隻是到了近代,時局動蕩,戰火頻繁,人都隻顧著活命了,沒有那個精力去搞這些海產的養殖了,等到六十年代在政府的指導下圍海造田和大陸相連起來之後,才又開始了大規模的養殖生蠔,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汫州的生蠔業開始發展了起來。

但是這個時代受限於運輸條件,再加上沒有完善的冷鏈儲藏條件,養出來的生蠔最多也就是在省內銷售,再遠一點的地方就無能為力了。

這就是向南來找洪海濤的目的,他有一個“移動恒溫倉庫”呀,嘿嘿,簡直可以說是為了一切水產品量身打造的了。

再說了,汫州可不僅僅隻出產生蠔,還有很多的海產品,包括各種的海魚以及蘇辛很喜歡的魚飯等等。

汫州以前叫汫州鎮,現在叫汫州公社,洪海濤家所在的地方是處於公社中心位置的汫北大隊,這個大隊出過一位很著名的戰鬥英雄,這也是向南敢選擇和洪海濤合作的原因,這個時代的人大部分都很淳樸,對人民英雄很是尊敬,作為同一個地方的人,洪海濤是絕對不敢做出任何抹黑英雄的事情的。

不過,向南現在不急著去找洪海濤,按照之前計劃的,先在公社轉轉,看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倉庫或者空房間租下來。

蘇辛前世空閑的時候也會看一些美食類的節目,她記得,這個汫州鎮,哦不,現在叫汫州公社,是上過超級火爆的一檔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華夏》的,在蘇辛和向南穿過來的時候,這個汫州單靠生蠔每年就能有六個多億的產值!

隻不過,現在這個時候,完整的產業鏈還沒發展起來,再加上養殖技術沒有後世那麼先進,暫時看上去,並不算是一個多麼繁華的地方。

當然,既然以養殖生蠔為支撐產業,家家戶戶自然也少不了有懂得開蠔的人。

海邊的婦女都是很勤勞的,個個從小就練出了一身開蠔的好本事,而且為了方便開蠔,汫州人還發明了蠔鑽,據說他們的開蠔技術可以在全國稱第一了!

後世汫州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蠔城!

蘇辛和向南在公社上轉的時候,能看到幾乎家家戶戶門口都有婦女坐在一張小板凳上忙碌地用蠔鑽在開蠔,蠔鑽一撬,右邊轉一下,左邊再轉一下,一顆肥滿的蠔肉就脫殼而出來了,這樣開蠔,既能保證不傷害到蠔肉,還能保證了生蠔的鮮美。

因為開蠔,很多戶人家的門口都堆積了一堆堆的蠔殼,說是堆積如山有點誇張了,但開出來的蠔殼也挺多的。

看到這些蠔殼,就讓蘇辛不禁想起了後世省城某個村子裏的“蠔殼屋”……

唉,蘇辛忍不住惆悵地歎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