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自己的吃飯本事,林老爺子那眼睛叫一個閃閃發亮,就算是昏暗的煤油燈光也擋不住老爺子說起自己那些往事的神采飛揚。
“說起來,‘春盛’這東西,其實解放前,那個時候,市裏就已經有專門的店鋪在賣這個了,那個時候東家招攬一批專門做這個的手工藝人,咳,現在叫手工藝人,那個時候我們可沒這麼好聽的名字,都叫我們‘篾匠’……”
林老爺子神情有點悠然,也許是想起了年輕時候的風光吧,“其實做這個的,要麼是祖上一輩輩傳下來的手藝,要麼就是專門拜師學過的,別以為有點編織手藝的人都能幹這個。”
林老爺子看著向南和蘇辛,老頭兒神情還挺驕傲的,“要編出一個好看的‘春盛’,不僅僅要手巧,你還要會畫畫,那些圖案,看到了吧,什麼花開富貴,百鳥朝鳳,沒專門學過的,還真不行,不然你給人家客戶弄了個四不像出來,那可不是砸自己牌子嗎?”
“特別是‘春盛’在咱們這裏,那可不僅僅是一個竹籃子,那是過大禮電、祭拜用用的禮籃,不能隨意對待的……”
許是很久沒和人說過這些話,也可能是這些年來,因為一些原因,老爺子把這門手藝給停了,太久沒幹了,心裏憋屈,絮絮叨叨,絮絮叨叨,跟向南他們幾個說了很多。
向南他們也沒嫌棄老爺子話多,都認真聽著,說起來,“春盛”這個物品,在後世可是被選進了非遺的名單了呢!
可惜的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在幾十年後,會這麼手藝的人越來越少了,年輕人沒耐心學,又嫌棄賺得少,像這樣的手工技術,漸漸沒落了,不過幸好,隨著網絡的發展,以及國家對各種非遺文化的大力宣傳,很多手工藝,又慢慢被撿拾了起來,隻不過,可能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作為來自後世的人,蘇辛深知這一點,也經常為此覺得遺憾,現在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能力範圍之內,她自然不會看著這些誇張一點都可以說是“民間瑰寶”的手工就這麼被埋沒了。
我泱泱大中華,五千年曆史,多少巧奪天工的技術,可惜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到了後世,不是失傳就是被人棄如敝履,改革開放雖然說兩手都抓,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缺一不可,但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卻經常隻顧著發展經濟,文化文明被暫時遺忘到了一邊,這不是誰的錯,國力薄弱,國家發展不上來,人民的物質條件沒有得到很大的改善,誰還有心思去想什麼文化不文化的,所以在高歌猛進國力大大強盛後,國家也是注意到了這一點,各種推廣文化曆史的節目開始層出不窮。
但是現在,既然知道這一點,蘇辛不敢說什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類的大話,沒到那個高度,但在知道一些後世的發展軌跡的時候,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可以推動一些事情的發展,同時能幫到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上的鄉親,蘇辛覺得,至少等她老了,可以說一句“此生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