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間這句話不是吹的。
不知道不是蘇辛給大隊長畫的餅實在太好吃還是給大隊長灌的雞湯威力實在大,短短幾天時間,大隊長通過他家老爺子,除了把幾個竹編手藝厲害的老頭兒老太太組織起來搞創作,還發掘出好幾個各有一門厲害手藝的老匠人。
有家裏幾代專門做箶的,有編一手好燈籠的,還有會做一手漂亮粿印的,有個婆婆居然還會剪紙!
這些真的讓蘇辛大開眼界,尤其那個剪紙,以前她一直以為剪紙是北方的,有這個印象主要是電視上看到的,過年的時候嘛,北方流行在窗戶上貼各種漂亮的剪紙窗花,導致她潛意識就一直認為剪紙是北方獨有,果然還是見識太少啊。
問了大隊長才知道,原來剪紙這門手藝在鳳城都有幾百年曆史了,據說從明朝開始流行,清代中期繁榮,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慢慢沒落,到現在差不多都要失傳了。
蘇辛恍然大悟,難怪她上輩子沒怎麼聽說過鳳城剪紙,哎,想起後世很多的非遺,因為這個那個的原因,沒有人去學,就這麼慢慢沒落直至在歲月中湮滅消失不見,後人隻能通過留下來的文字去了解想象。
會一手厲害剪紙手藝的婆婆村裏人喊她三婆,三婆家裏就兩個人,她自己,帶著一個今年不到六歲的小孫女,住村子後頭,那邊和蘇辛家有點距離,再加上蘇辛過來這一年不怎麼出門,對三婆家不怎麼了解。
大隊長把蘇辛拉到一邊,“三婆兒子前幾年得了急病沒了,兒媳婦改嫁,丟下一個當時剛出生沒多久嗷嗷哭的小孫女,這幾年三婆拉扯著孩子,很不容易。”
白水村風氣不錯,誰家有個什麼難處大家都願意搭把手,但這年頭,連自己家吃飽肚子都困難的情況下,就算村裏想再怎麼幫襯三婆,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大隊長歎氣,“要不是這次你提出來說外國人喜歡咱們農村人搞的那些東西,我也不知道原來三婆會剪紙。”
三婆會剪紙的事情是大隊長他爹林老爺子說的,老爺子說別看三婆家現在過得艱難,二三十年前他們家條件在村裏算很不錯的,家業就是三婆靠一把剪刀攢下來的。
可惜三婆命不好啊,她家就她一個,是招婿上門,招贅的男人人不錯,可惜就是身體太差了,不過願意給人當上門女婿的,一般都是有這個那個不足,再加上對方長得不錯,三婆自己看上了,父母拗不過就點頭了。
剛開始也是過過幾年舒心日子的,可惜後來男人身體越來越不好,錢花了不少,最後還是沒留住人,緊接著破四舊運動來了,剪紙也被當成封建殘餘打倒,三婆家沒了這個收入漸漸走下坡路,然後就是前幾年她兒子的急病了,徹底把家給拖垮了。
大隊長搓搓手,問蘇辛,“你覺得,這個剪紙,行不行,拿不拿得出手,洋鬼子會不會喜歡?”
蘇辛雙眼熠熠發亮,“叔,帶我去三婆家,我要先看看她的作品。”
“哎,好,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