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疆臣暗戰(二)(2 / 3)

????林則徐的聲音一出,許多人就準備偃旗息鼓了,大清林老虎可不是個好惹的,庚子年間跟著林則徐的倒了黴,與林則徐作對的更倒黴,林則徐在官場,做人方麵無可指摘,做事方麵雖說嚴厲,但有聖上撐著,想要扳倒林則徐並不容易。

????這幾年林則徐屢次上書請辭,都被聖上攔了下來,現在這林則徐就是官場的亡命徒,對上他即使是勝了,也會在聖上心裏留下不怎麼好的形象。

????除了李星沅之外,大清的各大疆臣都選擇了沉默,現在這世道,誰的手下都是一個爛攤子,現在與林老虎玩命,那就是自找不痛快。

????各大疆臣不出麵,楊家之事,就變成了林則徐與李星沅的隔空對戰。

????林則徐強扶楊家,對李星沅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兒,仁孝楊家這個名聲太沉重,一旦被楊家站穩了腳跟,依著楊士勤有仇必報的xing格,定不會與他李星沅善罷甘休。

????廣和之事就是前車之鑒,廣和一個不入流的小螞蚱,楊家都能下死手,就別說身為兩江總督,大清文帥第二的李星沅了。

????楊家不能倒下,但也不能就此大紅大紫,林則徐的折子要是被聖上認可了,那楊士勤的封賞就少不了,現在楊士勤差的隻是官階,這次林則徐的謀劃成了,說不定楊士勤就能以三省銅鹽大使之職,問鼎雲貴之位。

????有了滇銅撐著,楊士勤怕是會成為第一個可以連續很多年坐鎮雲貴的漢官,隻要楊家握住了雲貴川三省財權銅鹽,那就是基本握住了這三省的財權,這麼大的一個對頭,還是要趁早打壓的。

????林則徐亮明了態度,李星沅也擺好了架勢,一道措辭極為嚴厲的奏折就發到了京師,負滇銅複起之大責,不務正業;挾銅鹽之巨利,要挾朝廷;趁饑荒之時節,與民爭利;楊家大逆不道!

????這封奏疏一上,京官們有了靠山,更有了綱目,借著李星沅列下的三宗大罪,他們就開始了對楊家的口誅筆伐。

????‘知道了!’

????‘查實再說!’

????‘不可捕風捉影!’

????對於這些詬病楊家的折子,朝廷那邊的回複相當敷衍潦草。這對京官們來說。無疑是個信號。可以放開手腳攻訐楊家的信號。

????每一場官場混戰,都會有人倒下,有人起來,而京官們參與進來,也是為了自己的前程考校,無論是去處理楊家一案,還是說出了可用的方略,都是他們晉升的台階。

????京官們攻訐楊家。卻少了一個大勢力的參與,那就是清流,清流的人數雖說不多,但影響力,卻是僅次於軍機的,他們不發話,顯然是看到了事情裏麵的文章。

????這個階段,就是李林兩人相互試探摸底的階段,什麼該做、什麼該說、什麼該打,都要在兩人試探之後。才能顯現出來,現在就開口說話的。未免顯得有些淺薄了。

????道光帝那邊也是一樣,林則徐畫的那張大餅太過誘人,由不得道光帝不張口,可清流們和祖宗的法度,卻是個障礙,該怎麼做事,皇帝這邊也需要考校一下。

????前次廣和之事,也引起了道光帝的jing惕,滿臣凋零漢臣昌盛,這可不是個什麼好現象,但滿蒙諸臣,多不可用,宗室之人無才無德,數遍了大清,在滿人之中想找幾個督撫之臣,很難!

????借廣和之事,打壓了一批漢臣,可這個還遠遠的不夠,漢人的數量太多,讀書人更多,每次論戰結束,都要有不少人落馬,淡化處理李林爭鋒,也是道光帝禦下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