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疆臣暗戰(四)(1 / 3)

????林則徐受了清流們的攻訐,也是不甘示弱,一份論洋務之利疏,直接就拍在清流們的臉上,而這份奏疏之中,獨獨缺了輪船之事,林則徐與清流們開戰,也算給他們留了一條後路。

????林則徐這人算是兩袖清風,在做人上麵無可指摘,抓著洋務誤國誤民之說,皇帝不發話,清流們也罵不死林則徐,缺了朝臣們的支持,清流的力量大打折扣。

????軍機是股很強悍的勢力,但清流們平日裏也沒少難為軍機,雖說清流領袖也在軍機為臣,可在洋務之事上,大部分軍機,都不想摻和清流們的爛事兒。

????不是他們看好洋務,而是他們摸到了道光帝的脈門,雲南之事,涉及滇銅複起,現在道光帝,和那幫算計楊士勤、林則徐的軍機,都要看結果,至於過程,用西洋的法子還是大清的法子,他們真不在乎。

????軍機們不透氣,清流就把眼光放到了李星沅身上,李星沅多精啊!一句與楊家有隙,非要扳倒楊家,就把清流們遞來的橄欖枝給擋了回去。

????軍機們不支持,李星沅不入夥,清流們這才反過來拉攏京官,可這個時候,多數的京官也反應過來了,軍機們悶不出聲,李星沅抓著楊家死纏爛打,林則徐頂著清流們硬捍,清流們抓著洋務說事兒,能說了算的聖上也躲在紫禁城看熱鬧。

????朝廷的各方勢力,各打各的套路,這麼個亂局。該不該進去摻活。京官也有自己的取舍。精明的跟著李星沅不疼不癢的瞎起哄,激進的策應雲貴總督林則徐,淺嚐則止的談談洋務之利,半生不熟的則是直接稱病閉門不出,愚鈍的那些,就誰也不幫,傻呆呆的跟著看戲。

????李星沅不攻訐洋務,就是在幫助雲南。清流們的實力雖說不小,但沒有京官們襄助,他們想壓住挾著安定雲南之功的林則徐,也不是很容易,口誅筆伐說的嚇人,但定不了罪,那就是白費唇舌,縮在紫禁城的道光帝,就成了事情的關鍵。

????清流們屢次上書,要治林則徐誤國誤民之罪。可道光帝卻耍起了把式,偶感風寒稱病宮中。什麼折子也不批,什麼奏疏也不看,清流們傻眼了,要說清流們沒腦子,也算不盡不實,到了關鍵的時候他們還真不是傻子。

????皇帝、兩江、雲貴,這是合起夥來坑他們這幫子耍嘴皮子的,雲貴的林則徐出主意,兩江的李星沅扯後腿,紫禁城裏的皇帝看戲,他們這幫清流就是耍把式的猴子。

????現在攻訐林則徐的折子還不是那麼瘋狂,一旦有些話越了雷池,就該是看戲的收拾演戲的了,大局已定看來,林則徐提議購置輪船的事情,他們不能再掣肘了,不然就要危及身家性命了。

????事情的結局到了大多數人都能看明白的時候,也就漸漸接近尾聲了,李星沅揪著楊家不放,林則徐明裏暗裏保著楊家,清流們抓著洋務不撒手,林則徐則是硬碰硬的毫不客氣,京官們或明白、或糊塗,也跟著走了一遭。

????事情的結局,以道光帝出頭而結束,實力最弱的林則徐,在李星沅手裏吃了點小虧,楊家私用鹽船,擱哪都說不過去,但皇帝打的板子,還是有分寸的,高高舉起輕輕落下,楊士勤先是被貶職、罰奉,然後就是暫署雲貴川三省銅鹽大使,裏裏外外,林則徐與李星沅一戰麵前算是平手。

????林則徐與清流們一戰,卻是稍勝一籌,大開洋務之事肯定不會被通過,購置輪船往京師解銅,卻被朝廷默許了,但是有一條,那就是朝廷沒有銀子劃撥,購船的資金需要自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