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分贓(2 / 3)

“一群敗家的犢子,咱們的人多槍少,隻要槍還在,這火槍隊的數量就不會改變,告訴他們,就說這是老子的原話,隻要能殺人的就是好槍!

這事兒誰也沒有麵子,四萬條與十萬條,威力不可同日而語,若是四萬條,江南剿匪需要三萬,朝廷隻有一萬;若是十萬條,江南、朝廷各五萬,這事兒由不得他們不讚成!”

大清的火器落後,這根子就在大清朝廷身上,自康熙開始,這王八犢子就遏製火器的發展,前明的火槍,論威力和射速,或許趕不上鳥槍,但質量卻比康乾時期的槍械好的多,雙層套管,極不容易炸膛,若是大清的鳥槍、抬槍都能依著這樣的工序來,那威力也不必褐貝絲差多少的,隻要多裝藥,在射程上一樣可以一較長短的,隻可惜,大清不僅在工藝上落後,火.藥的威力也差很多,這兩個缺點聚在一起,鳥槍就成了廢物了。

“但願吧!三爺莫要忘了,朝廷對曾左的猜忌!”

楊猛的話是很有道理,可作為朝廷來說,他們覺得削弱曾左的實力更有道理,這事兒沒法說理。

“也是!忘了這一條了,你在折子裏,再說一下,咱們從廣州洋商這邊得到的消息,就說長毛賊至少有六萬條洋槍,這事兒是經得住考校的,想必朝廷在天京也是有細作的,大概的數目,他們應該也清楚。”

六萬應該就是太平軍得到的洋槍數量,即使楊秀清的肅奸手段再厲害,即使朝廷沒有細作在天京,蘇浙或是皖贛那邊,總會得到差不多的情報,這樣一來,朝廷就沒法選擇新式洋槍了。

“這樣說的話,朝廷那邊就沒得選了,但也要防著朝廷將這些火器據為己有呐!

八旗新營,對朝廷來說無疑是個新的嚐試,自滿清建國以來,旗人的數量翻著番的增加,若是肅順能學去三爺的練兵之法,十萬八旗新營,怕是很容易建成呐!”

徐子渭的擔憂不無道理,但楊猛對此隻是咧嘴一笑。

“哼!老子的練兵之法,若是那麼好學,曾左早就學去了。肅順,跟著老子看戲還成,穿上行頭唱角兒。他也隻是個醜角兒!”

與楊猛說的差不多,聚了京師三萬八旗子弟的肅順。如今也正在撓頭呢!半個月的時間,殺了近千人,練廢了好幾千,可他的八旗新營,卻越練越糟糕,越練營內的士氣越低落,嘯營之事連著兩天發生,麵對這樣的亂局。肅順已經慫了!

楊猛的練兵之法,簡單!隻有四個字:突破極限!可對極限的預判,不僅是肅順沒有經驗,就是他那三千八旗新營的火槍兵也沒有經驗,這是雲南花了數年的時間整理出來的。

初期,楊猛練兵,練得都是山民,他們的身體素質和韌性,不是普通百姓或是八旗子弟能媲美的,楊猛得到這些經驗。花費的代價不算很大,肅順想要得到這樣經驗,可不是一年兩年的功夫就能做到的。

楊猛選派的練兵新軍。那可都是精通此道的,什麼時候到了極限,什麼樣的狀態是極限狀態,他們雖說不知道為什麼,但能準確的區分出來,這也有醫學館的功勞在裏麵。

看門道,即使是內行,沒有正經的言傳身教,這樣的法門也是學不會的。楊猛練兵不藏私,關鍵就是這樣的經驗。以大清或是世界的眼光,如今還是看不明白的。想要真正的學會這套東西,也很簡單,到雲南的練兵場,走上一遭,基本就能學個大概,即使練不出新軍那樣的人馬,精兵還是能練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