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強硬(1 / 3)

“與其將來委曲求全,不如現在全身而退,巴夏禮公使,對於你在國學上的造詣,本部堂還是欽佩的,一個洋人,能如此處心積慮的學習國學,值得稱讚!

但是,你們的條件,老子依舊不會答應的!

要挾?你們怕是找錯人了!要挾老子,瞎了你們的狗眼!

現在這談判桌上,隻有咱們三人,應當是屬於前期的密談,說實話,你們擺出的條件與理由,對於大清的皇帝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我大清地大物博、人口無數,為了帝國的傳承,皇帝是可以接受一切條件的,你們這次的目標很不錯,抓到了我們的軟肋之上,佩服!”

要挾的話都說出來了,也是該著翻臉不認人的時候了,楊猛說了許多無禮的話,但這在額爾金與巴夏禮看來卻是好事兒,尤其是楊猛承認英吉利手段高明的時候,巴夏禮那廝的嘴角都要咧到耳根了。

清國的國力衰弱,早在英吉利政府的預料之中,隻不過當初的寶靈和巴夏禮,被楊猛給唬住了,加上楊猛到任廣州之後的一連串手段,打的兩人有些措手不及,心急之下的兩人,才一錯再錯,慢慢被楊猛主導了局勢。

虎門一敗、寶靈攜款叛逃之後,英吉利也加強了對遠東的控製,加拿大總督額爾金的到來,就是表現形式之一,除了額爾金,英吉利本土也派來了精通殖民地政策的高參,這些人聚在一起,其能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楊猛在婚宴之上,給額爾金等人展現的實力,其實也是軟弱的一種表現,對清國來說。精良的歐洲火器,應該及時的裝備部隊,沒有及時的準備。而是存放在倉庫之中,隻有兩個解釋:

一是清國軍隊在火器上。沒有什麼缺口,但這一條顯然是不成立的,據情報反應,清國軍隊在江南等地的內戰,還是以冷兵器為主的。

這第二個解釋,就是英吉利所期盼的了,那就是清國沒有裝備大批精良火器的財力,裝備火器。很簡單,耗資也不是很多,最關鍵的還是消耗,大批量的裝備火器,對於後勤的要求是相當高的,前線的士兵,不可能攜帶數量太多的彈藥,要保證彈藥的供給和火器的威力,清國欠缺了工業基礎。

不僅裝備火器需要花錢,保障後勤、保證這些精良的歐洲槍械需要的資金更多。清國儲存的槍械,怕是沒錢使用吧?

對付殖民地的手段,大英帝國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已經無比詳盡了,之前讓這位楊部堂占了先機,巴夏禮有責任,但寶靈的責任更大,想著之前自己吃癟的時候,在看看滿臉喪氣的楊部堂,巴夏禮的心裏很高興。

“但是!隻要有老子在,你們的那些齷齪想法就別想達成!

你們英吉利想借鑒對付印度的手段,來對付大清。本部堂正是求之不得呢!

如今江南的財源,都在本部堂的手裏。你們攻擊津口,恰好遂了本部堂的心意。說到這印度,想必當年莫臥兒的皇帝,也如當今大清的皇帝一般吧?

可英吉利在印度的步子,走的並不順暢,原因何在呢?那就是印度的王公與各部族首領的反擊,你們一旦攻擊津口,加上江南的太平軍,這大清國可就要滅亡了,沒了大清,之前的一切條約全數作廢,那可是老子求之不得呢!

或許你們認為大清沒有支撐大戰的國力,但你們英吉利有支撐遠東作戰的國力嗎?

大規模開戰,怕是你們近期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一旦你們危及到了朝廷,老子就將廣州的槍械發給五大商埠的平民,海戰你們有優勢,陸戰呢?

到時候老子稍一挑撥,這大清的地界就沒有英吉利人的活路,法律對於一個混亂的國家是沒有任何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