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順死了一了百了,穆蔭、柏葰也是將死之人沒他們屁事兒了,鬼子六半死不活的,一句我心已死,啥責任沒有,可京城的宗室、八旗在城外,滿滿的填了兩個大坑,活著的這些人卻要給他們這些死人收拾殘局呐!
楊猛說完了,端華、載垣不敢開口,如今旗人的王爺就剩三位了恭親王、鄭親王、怡親王,這事兒可怎麼好開口了,四人沉默了半晌之後,還是彭蘊章開了口,可這事兒皇帝也辦不了呐!
“議一議吧!咱們總要給一個說法的!”
推開了東暖閣的‘門’,楊猛一邊說一邊走了進去,四‘色’棍昨夜看來也是沒睡好,宗室被殺了個幹淨,除了皇帝這一支,端華、載垣這一支,基本就沒什麼人了,這事兒鬧的愧對祖宗了。
“三哥,你說怎麼辦?”
聽了楊猛的彙報之後,四‘色’棍也麻爪了,這些事兒怎麼處理呢?肅順拐帶走的財物,他可以不管,可三千多宗室的‘女’眷,就不好處理了,進了醉浮樓,出來也活不好呐!
這些還是小事兒,最主要的是怎麼向天下人‘交’代呐!這大清本就變‘亂’,旗人又頻頻內訌,這事兒傳出去,大清國就得亡了!
“財貨之事,可以不予理會;至於那些‘女’眷,直接發到西北、江南的醉浮樓就是了!按著肅順處理穆蔭一案的後續處理,這江南、西北與京師相隔千裏,這些‘女’眷分散之後,也沒什麼首尾的!
至於京師的‘混’‘亂’,就不要說了,在京師貼個告示,就說遷宗室與八旗子弟至東三省備戰就好!讓恭王去東三省練兵。也是個由頭!
至於城外的兩處萬人坑,直接掩埋就好,在上麵建兩座忠魂寺。以後專‘門’收容戰死之人的遺骨,讓英魂鎮壓冤魂吧!”
楊老三這樣的說法就有些草菅人命了。不說那些死了的宗室與八旗子弟,那些‘女’眷可都是旗人與‘蒙’人呐!除了名‘門’之後、格格、公主、福晉數,賣到江南與西北的醉浮樓‘操’賤業,這讓端華、載垣和四‘色’棍情何以堪呐?
“這事兒使不得!不翻案也就是了,那些‘女’眷還是要給他們一條正經活路的,醉浮樓是什麼地方,那是旗人的‘女’子該去的地方嗎?”
在這事兒上載垣第一個不同意,這些‘女’眷進了醉浮樓還能有好。那醉浮樓倒是能發一筆大財,可旗人的臉麵怎麼辦?
“怡親王既然要給他們一條妥善的後路,那王爺就來處理這事兒,留下她們,她們家男人、孩子的去向怎麼說?
王爺難道想帶著她們到城外去看看那兩個萬人坑嗎?以後再備下香燭紙錢,讓她們時不時的到忠魂寺去祭奠一下?
這事兒這麼做了,皇帝的臉麵何在?大清的臉麵何在?
這些‘女’眷,在東三省、在‘蒙’古也不是沒有親眷的!到時候,她們跑回去了,東三省的旗人、‘蒙’古諸王。要是向朝廷詰問此事,王爺如何答複?
說是皇帝用錯了人?皇帝家兄弟倆內訌,搞死了京師的宗室和數八旗子弟。在城外‘弄’了倆大坑草草埋了了事兒?”
彭蘊章不搭話兒,不是因為覺得楊老三做的對,而是這事兒不得不這樣做,作為軍機首輔,這樣的屁事兒,彭蘊章處理的多了,這次的事兒,就跟江南剿匪的戰報差不多,大家心裏都明白是怎麼回事兒。但正經說起這事兒,還就是得用穆蔭案來遮掩!
穆蔭、柏葰所做之事。終是叛‘亂’不是?多殺些人雖說於理不合,但合乎大清的律法啊!時間久了之後。這事兒自然而然也就過去了,隻要皇帝還在,沒有幾個不開眼的會提這事兒。
“這……若是她們在醉浮樓提起此事怎麼辦?”
說到這裏,載垣也有些言以對了,楊老三說的不錯,若是放了這些‘女’眷,就是禍害啊!與其將來麻煩不斷,不如按著楊老三的說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