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忙亂慌亂(2 / 3)

打仗不是兒戲,既然三爺把話說明白了,徐子渭也知道,就是死也得讓下麵的人把鐵路鋪好,但如今徐子渭所擔憂的不是鐵路的事兒,而是幕僚團越來越多的公務。

控製了京師,也就等於控製了大半的大清,除了蒙古與東三省,如今大清各地的政務,徐子渭的幕僚團都要插手的。

“上次不是讓明湖派人了嗎?你也要體諒明湖的難處,如今各地都缺人,你可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給魏先生增加壓力啊!

不過這幕僚團重要,這樣吧!你給魏先生打個招呼,咱們在京師再建個行政中樞,一省三十人吧?具體由政務的多少來定,你的幕僚團統攝大舉,行政中樞負責具體的事務。

這行政中樞的人選,以楊家的精銳管事為主,快一些建起來,趁各地官署的行政困難,咱們也要往各地的官署之中安插人員,還是如以前一樣冒名頂替吧!

算算這時間,明後年差不多也要大考了,讓魏先生那邊弄一份事關行政的考題,你揣摩一下之後,發給曾左讓他們提提意見。

治理一國,明湖的力量小了些,讓魏先生那邊準備在各地建行政管理吧!”

地盤的急劇擴大,楊家的人手就明顯不夠用了,明湖這十幾年雖說一直在培養人才,但人才的培養可不是十幾年的事兒,再者,雲南也有許多用人的地方,明湖之前並不是楊猛的著力點,人員數量不夠用,也就成了楊猛如今要麵對的問題。

但這樣的問題。楊猛也不怎麼擔心,治國不是一家一戶的事兒,是一國民眾的事兒。科舉雖說不咋地,但他也是引領讀人潮流的一個擔心。之後的大考,楊猛就要利用科舉,來讓大清的讀人關注洋務與行政。

做官,用的可不是學問,如何行政儒教可沒有專門的典籍,許多官員都是有了功名之後,參照著自己的和史中的經驗來行政的,如何行政、怎麼行政。怕是彭蘊章那樣的軍機首輔,也說不明白的。

是什麼就是什麼,作為官員要幹什麼,不該幹什麼,都要有一個清晰而明確的管理製度,領會精神,這是扯犢子呢?

就官場文化來說,歐美拍馬也趕不上大清,但就實際的行政管理來說,迷迷茫茫的大清官員。就拍馬也趕不上歐美了,許多人隻是會讀才做了官的,至於管理能力有多少。就隻有鬼知道了。

師爺、幕僚就是行政管理能力不足的具體體現,一個官員需要的是行政能力,而不是滿腹的道德文章!

這官員做到了一定的程度,或許需要一定的修養,但底層的官員,識不識字都是無所謂的,隻要他通曉管理的辦法就能當好一個縣令了。

“嗯!這事兒三爺的法子高明,我這就與魏先生聯係一下。”

京師的忙亂隻是一個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京城之外的鐵路,慢慢有了雛形。而大清的地方,卻在一道道的命令之下。開始忙亂了起來。

之前的地方就在忙亂之中度過的,肅貪是與分田保糧一起來的,分田、收容災民、難民,給轄區之內的百姓分田地,皇權不下縣,是朝廷的一個大漏洞,如今楊家的農莊武莊係統,已經取代了朝廷原本用族老鄉紳,管理鄉鎮的體係。

完備底層的行政係統,與朝廷並不衝突,如今的鄉紳族老隻是調解底層關係的工具而已,真正在行政的是楊家的人馬。

朝廷的官員,在這個過程之中,隻不過是個幌子而已,他們宣讀命令,楊家人帶著百姓具體做事兒,底層的政權已經有了雛形,隻要略一發展,楊家就是一國了。

分田、固河、修渠、保糧,也是個涉及麵很廣的大事兒,安置百姓,劃分田地對州縣的官署來說就不是一件很簡單的政務,再加上固河、修渠、組織勞力、分發糧食與種糧,官署的人馬根本忙不過來,底層的楊家人也就有了參與政事的機會。

楊猛的話說的不錯,上麵隻要給出一個大題的框架,下麵的人就會逐步完備的,州縣官員依仗楊家的田莊、武莊,也是楊猛計劃之中的事情,這樣一來,就連底層的州縣官也被楊家架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