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軍情網(上)(2 / 3)

一旦此戰失敗,北方不保,相對於北方,更容易被攻陷的南方也就不保了,京津一戰,如果一敗塗地的話,那大清就是第二個印度,屬國一樣的殖民地啊!

四萬萬百姓也是財富啊!幾年十幾年下來,大清還會剩下多少人?英吉利又會用大清百姓的生命,創造多少財富呢?

京津一戰絕不能敗,一旦敗了,楊猛是沒有退路可走的,死再多的人,楊猛也要保證京津一戰不敗!

勝利或許有難度,但用人口填出一個不敗之局,楊猛還是有十足把握的。

天時地利人和,在京津一帶,楊猛都是占有的,這是國戰,楊猛之前的手段也用上了,人和自然是不在話下的。

天時,開戰之時,必將是京津一帶最為寒冷的時候,即使歐洲人習慣了寒冷,但寒冷條件下作戰,即使是精銳的老兵,也難以發揮出相應的戰力,楊猛這邊的新軍和民團,雖然都是新兵,雖說也會受寒冷的影響,但寒冷可以拉低雙方的兵員素質差距,在兵員素質上強過經曆過戰爭的歐洲老兵,楊猛之前也沒有這樣的想法。

隻要韋駝子的新軍,能在初戰之中,站住了腳跟,那此戰即使不利,也是個爛攤子,大清與英法俄四方的爛攤子,而戰爭在京津一帶拖延下去,最終勝利的隻能是大清了。

地利,一是楊猛這邊對京津一帶地形的熟悉,大清的閉關鎖國,也就有這一點好處了,對於大清的地形,英法俄或許有些了解,但那都是外圍的,一旦深入京津之後,那裏的地形就需要提前偵察了,臨時偵察,細致是保證不了的,不細致就有漏洞,有漏洞就是弱點就是戰機。

這第二就是交通的便利,大運河可以連通直魯直到江南、西南,有了駁船有了大運河,江南、西南一帶的兵力,之多半月時間,就能投入戰鬥。有了大運河,楊猛就能源源不斷的從江南、西南,調集兵力、征集糧食。這大運河是京津一戰絕對主力的後勤通道。

西北一帶,也是連通京津的。還有蒙古、東三省,幾乎全國之力,都能聚集於京津一帶,就地利來說,英法打的是局部戰爭,而楊猛打的是國戰,這對戰爭來說,無疑是勝利的有利保證。

天時、地利、人和。楊猛都占了,但這些對他來說,還是有些不足夠的,大清,再怎麼說也是落後的,雖然有了優於英法聯軍的德萊賽後裝槍,但對於火器和槍械的應用,即便是久經磨礪的新軍,也是落後於歐美各國的。

歐美的火槍、火炮已經使用了數百年,之間沒有間斷過。而從前明到大清,康雍乾三世,對於火器的運用卻是以扼殺為主的。在歐洲,或許小孩子也知道怎麼使用火槍,但在大清,在京師外麵的五大營之中,許多士兵,對於火槍依舊陌生,在他們眼裏,火槍還是不若大刀片的,這就是差距。運用上的差距。

一旦戰爭開始,許多時候。對於火器的靈活運用,將決定一場局部戰爭的勝敗。一敗再敗,楊猛就要丟了北方,對於火器的熟悉程度,楊猛這一方無疑是處於絕對弱勢地位的。

大兵團作戰,無論是英法聯軍還是峨羅斯的傭兵,經曆過無數戰爭的他們,已經熟悉了大兵團作戰,而如今的新軍,大兵團作戰還是在沙盤之上進行的。

將領的素質之間的差距,或許可以用沙盤推演來拉近,但兵員對於大兵團作戰的不熟悉,無疑也是楊猛一方極大的弱點。

再就是海陸配合了,若是英法聯軍能夠突入內陸,能夠意識到海河的重要性,在冬季築壩攔河雖說是個對策,但河壩還是可以被摧毀的,枯水期的海河,也很難弄一場足以毀滅戰艦的大洪水,若是英法聯軍依憑海河,來一個水陸聯合作戰的話,那就是很難抵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