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充滿朝氣的年輕人(1 / 2)

1979年。

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二年。

也是恢複高考的第三年。

這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時代;

這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

也是一個泥沙俱下的時代;

更是一個激情迸射的時代!

浪濤澎湃,誰立潮頭……

趙誌鵬一口氣吃掉四個大餅子,喝了三碗菠菜湯,然後抹著嘴巴說:

“爸,我去隊裏了!”

趙支前坐在炕上,一個大餅子剛吃一半。

他看兒子一眼,“去唄。”

他性格沉穩,吃飯總是不緊不慢。

趙支前和父親剛好相反。

他吃口飯也風卷殘雲,一個大餅子,兩口下肚了,嚼都不嚼。

沈淑嫻看看箱子蓋上的鬧表,“去這麼早噶哈,還不到七點呢。”

趙誌鵬戴上帽子,“媽,我先去看看開啥會!”

沈淑嫻叨咕道,“開會啥用,還不是勾一兩毛錢。明天就考試了,你也不看看書!”

趙誌鵬哈哈一笑,“媽,明天考試,今天看書,已經沒用啦。”

沈淑嫻不愛聽這種話,“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趙月手裏拿著蔥葉在大醬碗裏蘸了一下,“媽,你還不明白,我哥要去便示便示,讓大夥都知道,他明天參加高考了!咱們大隊,就他一個人。”

趙月是趙誌鵬大妹妹,正在讀小學五年級。

趙月的話,一下就說到趙誌鵬心裏去了。

整個黑石溝大隊七八千人,就他一個應屆畢業生。

這也相當古代去考狀元,他感到很自豪,又是張揚的性格,能不急著去便示一下麼。

可他不想承認,樂哈哈地說,“瞎說,有啥可便示的!”

趙月笑道:

“哥,承認就得了。”

“承認個鬼!”

趙誌鴻說著,風也似的出門去了。

看兒子走出院子,趙支前憂心忡忡地說:

“一天天神神叨叨的,這要是考不上,我就沒臉在黑石溝活了!”

趙支前是一隊第二貧困的一家。

比他們家強的人家,都沒供孩子上學。

隻有他格楞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吃不上半年飽飯。

苦春頭子的時候,一家餓人的直轉磨磨,可他還瘦驢拉硬屎,四個兒女,都供著念書。

這讓全屯子人都看不慣,總是冷嘲熱諷,說他癟著肚子,到頭隻會供出四個肩不能擔擔,手不能提籃的書呆子。

特別是生產隊長劉建國,大會小會都要含沙射影地講幾句:

“生產隊缺勞動力,有的人卻讓孩子念書,農民祖祖輩輩就是種地的,記住二十四節氣,知道啥時候播種,啥時候割地,啥是草,啥是苗就行了,都去念abc,地不就荒廢了,地不打糧食,人吃什麼,人沒飯吃,國家建設咋辦!”

“有的人,祖墳都沒埋正地方,還想供出幾個秀才,驢球球的,是那種蟲鳥嗎!我看,就是吃飽撐的!供了一溜十三招,最後沒考上,哈哈,養活孩子喂貓,白費勁了!”

這話還算是好聽的呢,有的人說話更損。

“老革命,加油幹!祖國的希望,就靠你們家的四個大學生了,千萬不要半途而廢!”

“老革命,你家要能出一個大學生,我家的豬都能上房!”

……

趙支前就一張嘴,家裏又窮的叮當響,說話沒有分量,沒有人拿他當回事。

他隻有忍氣吞聲,就希望兒子能考上大學,給他爭口氣,堵堵那些人的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