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愛因斯坦赤道的綠化(1 / 2)

一道橫亙在北緯45度上的巨大鋼管約長3萬公裏,斜斜地環抱住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斥資上萬億的一道金屬環,現在卻被各種類型的車征用為“娛樂場地”,在這條愛因斯坦赤道內加速,看著周圍的等距限製箍,由還看得清晰加速到似乎跳幀一般,駕駛員都會激發一種潛藏在dna下的快感。

作為人類迄今為止建造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成品,到今天仍然“不務正業”,承擔起“環球一周旅行”的功能,理論上在愛因斯坦赤道中理用最大能量推動的粒子,相當於一個核彈所釋放的能量用於給粒子加速。它便可以耗費十分之一秒的時間就可以環球一周。當然,用烴類液體燃料推動的鐵王八,大概需要花費六十多天。

“它真美。”丁儀教授說到,“就像維納斯的發箍。”

“哈哈哈,丁老師,你眼中的維納斯是我們腳下這個不規則的橢球體嗎?”丁儀的得意門生秦寧捧腹道。

“stayinawe(保持敬畏),秦,這個橢球體給你提供了追求真理之美的舞台,還孕育了各種供你借力啊巨人肩膀。”丁儀保持著優雅的微笑。

秦寧收拾好嬉皮笑臉,又開始傾聽丁儀額“布道”。

“十五世紀的笛卡兒,用他發明的儀器——坐標係,在幾何與代數之間的鴻溝上建立起了橋梁,是他讓各位知道,代表愛意的桃心形也可以用數字與符號表達出來。”丁儀侃侃而談。

“到了十六世紀,歐拉用一個等式將自然界中最特別無理數有理數以及實數和虛數統一到了一起。造就了最美數學式。”

“之前的牛頓爵士,之後的麥克斯韋以至於更近年代的愛因斯坦博士以及霍金先生和楊振寧等巨擘。已經把物理大廈的建好”,丁儀停頓了一下,感覺在極力安撫自己的情緒。“而就在明天,我們就可以親手用愛因斯坦赤道把那兩片烏雲轟碎”

“轟碎!”丁儀自言自語重複道。!

“是啊,為往聖繼絕學!大廈上的烏雲這種曆史遺留問題,輪到咱就能隨手滅去”秦寧也激動了起來,生出一股不由而來的豪邁感。但很快又被他的老師給撲滅了。

“stayinawe(保持敬畏),秦,我們隻不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有才能看得更遠罷了。”丁儀完全不顧“師生情”,保持著科研裏最高貴卻又最無趣的品質——冷靜,猶如機器一般的一絲不苟,毫無煙火氣息。

“丁老師,你都快把科學傳成宗教了。”秦寧無語道。

“有一句話我早就想對你們說了。”丁儀的冷靜貌似鬆動了,無奈地對他的學生們說到:“物理已經占據了我內心的大部分,再怎麼努力也隻能騰出些許些許的空間給家庭,更遑論你們。”

看得出來這片空間有多小,小到連嚴謹的丁教授都用了兩個“些許”。

“但我仍然不讚成用‘宗教’來解釋‘科學’。”丁教授恢複了他的冷靜與嚴謹,“科學的迷人之處在於它允許質疑,猶如愛因斯坦圓一般,我們都在圓內,那一個圓周就是科學,隔開了‘已知’與‘未知’,我們在突破已知的半徑,讓圓的半徑越長,而圓周接觸到的未知也隨之越大。”

“真像在路上逢人就問’你信耶穌嗎?’的神父。”秦寧吐吐舌頭,與同儕說到。

“也許,擊散烏雲之後,就能直麵‘造物主‘了,宇宙大爆炸之後的‘第一個力’到底是由誰產生的,就能揭曉。”丁儀呼吸急促道,畢竟牛頓爵士後期轉入神學,探尋處於靜止平衡狀態的宇宙,是誰賦予的第一個力轉化為機械動態平衡的宇宙。

“是的老師!”秦寧也被感染了起來,忽然他好像想起來了什麼,支支吾吾對丁儀說到:“老師,明天。。。趙師弟也要參與嗎?”

丁儀皺了一下眉頭,嚴厲說到:“有什麼不妥?”

“沒。。。隻是,趙師弟他。。。”秦寧似乎在努力措辭“他。。。名聲比較。。。狼藉?嗯,狼藉?”

“他個人作風出了偏差?”丁儀稍稍緩和,畢竟居裏夫人也有一些風月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