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這每一個村子裏,地裏總有那收成好的和收成差的。有的甚至一個村裏一畝地要相差一石糧食呢。不如咱們學母親那樣,找那些收成好的,讓他們將法子教給我們,等到了無雙城咱們再免費教給百姓們!”
沈文貞聽了眼睛一亮,看著自己這些日子黑了不少的兒子,很是欣慰地拍拍他的肩膀,"不錯不錯!果真是我沈家的好孩子!這主意不錯!就按照阿淵所言辦!"
沈慕淵點頭,"那就這麼定下了,兒子現在就去找他們!"
裴先生十分有眼色的也跟了去。
沈文貞看著沈慕淵小跑的身影,轉身拍拍一旁江氏的手,"咱們的孩子長大了啊!"
江氏一聽眼眶便熱了,哽咽著點頭,"是啊!都會幫你分憂了呢!".伍2⓪.С○м҈
自那一日後,沈家一行人走得更慢了。
幾乎每到一個村子沈文貞都要歇一下腳,與村民們聊上一聊。
江氏也找到了樂趣,一路上和村婦們交流,從一開始的無所適從,到如今的對答如流,還買了不少亂七八糟的方子呢!
唯一有些苦惱的便是沈樂菱了,原本勸沈文貞慢些上任,主要是她想了解這一路上的情況,好看看日後這些地方好做些什麼生意,或者順便買幾個鋪子什麼的。
但沈文貞沉迷地裏的事,這些日子基本能不入城就不入城的,弄得她隻能和村民們交流來獲取一些信息。
這一路最為高興的就數阿洲和他的新書童年年了。
年年是在路上遇到了一個小男孩,家中沒有糧食被叔嫂從村子裏要拉進城裏賣掉,“正巧”被沈樂菱遇到,一時心善便買了下來,陪在阿洲身邊做個書童。
說是陪在阿洲身邊,但每日裏除了玩,更多的時候還是留在沈樂菱自己周圍。
阿洲自生下來的時候,他爹已經是六品官了,往年在南邊的時候,還偶爾帶他去莊子上玩。
但像這樣撒開腳丫子在村子裏跑的日子還沒有過。
當然年年也是。
兩孩子時常跟著村子裏的孩子去捉魚爬樹,到天都快黑了才髒兮兮的回來。
氣得江氏好幾次都要拿出藤條,又在沈文貞左一句“這是在別人家裏”,右一句“孩子還小”的勸說下放過了他。
這一日,他們投宿到一個名叫小陳村裏,看天色尚早,倆孩子便激動地跑出去玩了。
和村子裏的孩子們一起跑到小河邊,看著清澈的水流,年年和阿洲興奮極了。
村長的小孫子叫著:“我們來捉魚吧!”孩子們熱情地響應。
但小孩子哪有什麼定性,不一會二人又想要爬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