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聖明率領三萬精兵,平定後方戰亂時,蘇祁安等奇兵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柳聖明坐在大帳內,看著手中的軍報,他的臉色漠然,漸漸的浮現一絲冷色。
這次的請兵,柳聖明心裏有私心的,在嶺北縣對蘇祁安,他是了解的,起初他並不以為然。
可現在事態發展,有些超乎他的想象,這個蘇祁安展示的膽識、智謀,讓柳聖明不得不重視起來。
如果他不能將此人給解決,日後說不定還會給他引出多大的麻煩。
庫克術皇子,對柳聖明的談話,就是最大的警告,如果他不能讓蘇祁安消失,恐怕下一次消失的會是他。
雖然有些壓力,但柳聖明心裏更多的是興奮,難得在這裏遇到一位,能和他博弈的對手,這讓柳聖明如何不高興。
隻有這樣,才能證明他的能力。
柳聖明將軍報放下,將提前寫好的調令,丟給下屬。
在後方暫時平定騷亂的三萬大軍,在柳聖明的安排下,開始分兵,以步步連營的方式,一點一點的偵查。
蘇祁安這兩千人,哪怕有通天之能,終究會被柳聖明給挖出來。
就在三萬大軍,開始一寸一寸的行進搜索,此時,青州邊界。
大榮軍隊的傷兵,頭頂太陽,緩緩的朝著青州地界走去。
遠遠看去,如同一條遊蛇,看不到盡頭,不過這些傷兵並不辛苦,一路上都有大批的涼人賤民抬著。
眾多傷兵躺在竹椅上,看上去十分愜意。
這些涼民,都是青幽二州征集的當地百姓,庫克術南下入侵打這一仗。
除了要準備十五萬大軍的糧草,同時,更征集了十來萬的二州百姓,作為後勤。
這些涼人,他們的衣服都是破爛不堪,頭發披散,偶爾流露出的眼神,卻是充斥著麻木。
身後負責警戒的榮兵,時不時拿著馬鞭,狠狠對著這些如奴隸般的涼人抽去,並且伴隨著諸多謾罵聲。
馬鞭落下,這些涼人後背立刻出現一道道血痕,鮮血滲出,涼人身體顫抖,牙齒緊咬,卻沒有發出半個身份,默默忍受著。
要說他們為何不反抗,原因很也簡單,大榮占據青、幽二州後,采取了堅壁清野的政策,將二州境內兩三百萬的涼人集中管理。
在二州境內,逐漸了類似和對麵寧州那般的附屬衛城,這種衛城,在二州有幾百座。
這樣做有個最大的好處,每座衛城內,涼人至多兩三萬人,就算涼人造反,也能很快將其孤立,並且迅速的平叛。
起初在剛占領時,二州造反很多,但隨著一批一批的鎮壓,和更加鐵血的政策實施,這種造反的趨勢,逐漸被控製。
隨著時間流逝,外有大涼北伐的失敗,內有庫克術重用像柳聖明這種涼人,以涼製涼,更加嚴酷的製度落地,二州境內起義的趨勢,徹底得到控製。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倘若這群涼人民夫中,膽敢造反,以下犯上,事後,他所屬的村子,連同三族,全部殺頭。
這種連坐製,一下子算拿捏住這些涼人軟肋,誰都有家人,親屬,一但自己有事,害的可是整個附近村子。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命,一但發現有這類苗頭,都不用榮人出手,附近涼人就會告發,相當於將這種危險,立刻扼殺在搖籃中。
這種連坐製度,就是柳聖明的傑作,憑借這,柳聖明才會被庫克術看重,並且在往後對大涼的戰事中,屢次發揮自己能力。
所以,哪怕負責後勤的這批民夫人數,比傷兵要多上幾千,這些榮兵絲毫不擔心,會有人敢出手。
在這群民夫中,有一位頭子,雖然同樣披頭散發,髒兮兮模樣,但他的雙眼中卻是充斥著諂媚。
一路上,對著一位受傷的榮兵都尉,照顧有加,那種噓寒問暖樣子,比照顧自己的父母還要用心。
這幾天的伺候,讓榮兵都尉頗為享受,對著這位民夫頭子道。
“小安子,幹的不錯,你比那些賤民有些眼力勁,等我們進城了,少不了對你的賞賜。”
“好勒、好勒,多謝大人栽培,小的對大人的敬仰,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隻要大人一句話,小的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對於民夫頭子的吹捧,這名都尉十分受用,滿意的點點頭。
身旁部分民夫,看著這幕,雖然臉色沒有什麼變化,但雙眼中流露著一種厭惡。
顯然對這種狗腿子民夫,十分不喜,但卻不能表現出來。
幾百名傷兵,在幾千民夫的支援下,約莫三日時間,便抵達了青州邊界的一座衛城,踏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