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後,剛到六盤山的淮王得到了李炎的戰報,平涼將軍唐天放在哈巴湖遇敵,經過激戰,殺敵千餘,自身陣亡一百三十二人。
淮王知道唐天放此人,能打,善戰,從不誇大戰況。
他說千餘一定多於千人,而且一定是殺了這麼多,不算受傷的。
實際上,淮王還是預估少了,此戰遭遇時遠射加上近戰絞殺,沙努奇當場死亡的就有千餘。
追擊時,萬餘箭雨又射殺了千餘,真沒算受傷的。
當時唐天放知道不能糾纏,一旦正麵開戰,雖說可能會再殺傷一些,可是自己也會有很大損失,不劃算,所以根本也沒有想著去清點,回來後也僅是簡單做了統計。
沙努奇此戰後,統計下來,當場陣亡二千七百六十餘人,受傷二千八百五十餘人,可以說至少一半騎兵失去了戰鬥力。
如果加上死傷的老人婦孺,沙努奇部落至少十年內失去了原氣。
現在沙努奇的首領非常氣憤,糾集了剩下的五千騎兵,正在烏木五千騎兵的配合下四處尋找唐天放想著決一死戰呢。
淮王大喜,北上首場大捷,一邊下令記功,一邊通報給整個隴州邊軍。同時讓所有邊軍將領注意,及時通報花刺大軍動向。
四月二十六日,有兵丁拿來隴州加急公文,前天新式戰車三百輛到了隴州,陳國公特意派人前來詢問,這些戰車怎麼安置。
這次淮王想起了袁睿的提議了,他決定這三百輛不打散了,就按照袁睿的布置,集中起來,一旦大軍對戰,這支隊伍可以作為奇兵使用。
他馬上派人通知,讓陳國公迅速派人將三百輛戰車送到六盤山來,同時又給李炎大將軍去信,征調唐天放五營人南下,接手這三百輛戰車。
淮王也知道現在李炎的壓力很大,再把唐天放調過來,李炎會想不通,信中把自己的想法詳細說了。
同時說明,唐天放接受戰車後,仍歸屬李炎麾下,聽從李炎指揮,當然如果再大戰中需要,淮王可能會直接指揮唐天放參戰。
淮王沒有想到的是,這三百輛戰車是工部近段時間連白加夜,使用了近萬名工匠才做出來的,造價比袁睿他們的高了兩成。
而陳家近段時間做的二百輛也從鬆江運到了荊州,會合了貴州苗兵和越州的狼兵,已經從襄州北上,預計半月內可到隴州。
袁睿已經跟魏國公府的幾十個老兵做了布置,這二百輛戰車就是配合狼兵和苗兵對敵的。
苗兵和狼兵要說不足的地方,就是他們的防守,雖說他們攜帶了大量的藤甲,但是對於草原花刺騎兵,這些防護還是弱了一點。
要想發揮這些兵丁的強大戰鬥力,就要讓他們在非常靈巧的狀態下殺敵,而防護圈就是最好的戰場。
這幾十個老兵就是要在路上讓這些苗兵和狼兵知道戰車的厲害,怎麼有效利用戰車的防護去殺傷敵人。
同時,還要告訴他們花刺騎兵的戰鬥特點,防止苗兵和狼兵不知道情況,吃了大虧。
這次本來魏國公強烈要求來的,可是聖上不許,這麼大年紀,萬一有個好歹,對穩定朝堂局勢不利,所以才把家裏的幾十個老兵都派出來了。
五月初一,李炎快馬送來了最新打探到的消息,花刺大汗沙達彙集了周邊大小部落近二十萬騎兵,現在寧武,三道梁一線。
預計會向東經西大溝按原先路線襲擊定安、鹽水,從安塞方向進攻隴州,這條路線不但距離近,還有一點就是路途中險要地不多,對守軍不利。
淮王久久站在地圖前麵,他有點拿不定方向了,按說,李炎回報的消息應該是準確的。
花刺上次南下就是這個路線,也是對他們最有利的路線,但是淮王總感覺哪裏有些不對勁。沙達這次集結了二十萬騎兵,他就敢南下,不應該啊!
再看上次,花刺可是整整集結了五十萬大軍呢,難道還有另外的布局。
武威軍那邊現在還沒有消息傳來,是不是還有一路去了那裏。
那花刺是想著兩路左右夾擊呢還是各個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