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放也沒辦法,自己昨天還和他平級,現在淮王讓自己出任全部大軍指揮的重任,不能太官樣。
唐天放這次很是大方,直接給前軍配了五萬大軍,讓他一定要在烏木部落回撤到大草甸時先把口子紮住,這關係到此次大戰能否完成淮王的目標。
他現在是財大氣粗,現在這裏整整集結了將近二十萬大軍,還有一千輛新式戰車,五千輛運輸車。
兵士們士氣也足,被花刺刺激到了,當然淮王也是下了狠心,隻要把這些花刺騎兵絞殺了,底層士兵一顆腦袋升一級,兵士們一聽都炸了,還用啥鼓勁啊!
淮王已經跟唐天放交代了,楊培民大將軍要率領武威軍即刻返回,預防出現並州那樣的情況。
而李炎大將軍將烏蒙軍幾乎都帶走了,他的目標是並州,任務就是穩定並州的局麵,同時預防其他花刺軍再次襲擊。
留給他的有榆林邊軍十五萬人,苗兵和狼兵各三萬人。
唐天放也怕劉小春打瘋了,還是叮囑了幾句,如果麵對大隊花刺人,不能硬拚,隻要堵住他們就好,當然要是小股騎兵,防止消息泄露,滅了最好。
劉小春是滿口答應,但他一出發,就沒想那麼多了,有這麼多的兵力,幹就是了!
所以等他快速趕到大草甸中部的時候,探馬稟告,烏木前軍才剛進大草甸。
他不著急了,先前是真怕烏木人跑了,知道他們還在就好。
他估算了一下時間,又仔細研究了一下手邊的地圖,還讓探馬對周邊幾十裏地形進行了探查。
這十多年仗不是白打的,他也不是那種沒腦子的武夫,怎麼對敵,還是需要策略的。
六月十七日晚間,歡天喜地趕到草甸中心地帶,洗完澡,大吃大喝完畢的三萬花刺騎兵正在睡夢中就遭到了劉小春一波致命的襲擊。
整個烏木前鋒三萬人根本組織不起一個像樣的戰隊,遇到這樣情況,就算烏木人單兵能力很強,沒有護甲,沒有隊友,有的連馬匹都沒有,還怎麼去打,更多的一邊倒的屠殺。
雖然此戰過後,劉小春功過相抵,沒有得到任何實際性利益,但此戰成為了比較經典的案例,同時也成為未來幾十年劉小春一直吹噓的本錢。
之所以沒有被淮王砍頭,他要感謝唐天放。
雖然給了劉小春前鋒的機會,他太了解劉小春了,生怕把香噴噴的飯菜砸鍋了。
他又連續委派兩名戰將帶領三萬將士從兩翼呼應,在距離烏木前鋒軍百裏的地方將第二批三萬烏木人圍在了一起。
還沒等烏木雷真反應過來,楊懷德帶著的戰車大軍趕到了,協同苗兵和狼兵十萬人馬已經布成了近百裏的一個大圈子,將花刺最精銳的親軍二萬人緊緊地圍困在中間。
不得不承認,劉小春抓戰機的機會是非常準確的,換一個環境,五萬人對上三萬人,一場惡戰難以避免,搞不好,大夏軍可能會吃大虧。
也就是花刺完全沒有防備,加上黑夜,花刺人遠來疲憊才有了這場大勝仗。
第二批邊軍六萬人圍住了烏木三萬人,已經沒有了突襲,烏木人有了防備不說,這部分烏木人士氣旺,物資也是準備充分,一上來,雙方就變成了焦灼戰。
幽州大將軍府
幽州邊軍領兵大將軍很多年來一直是燕國公梁德安,這是一位身經百戰的老將,可以說幽州幾十年來能維持現在安定的局麵,老將軍有很大的功勞。
所以現在不但是幽州軍是老將軍直接指揮,就連寧州軍也是歸屬老將軍麾下指揮的。
當然也正是因為老將軍年齡大了,近兩年對於下麵關隘的管控稍微放鬆了一點,一般直接交給了當地的將軍、校尉管理。
再加上北方異族礙於幽州城堅兵足,難於攻打,在幽州正麵大規模的戰事近年來逐漸減少,很多中下級軍官開始放鬆了警惕,有些甚至跟關外做起了生意。
這次並州被突襲,究其原因,跟邊關軍備鬆弛,官兵警惕性降低有很大關係。
燕國公這兩天不但心裏煩躁,上火了,甚至連嗓子都有點啞了,說話都不是很清楚。
早在三年前,他就跟朝堂裏遞交了辭任回京的公文。
不是當時因為隴州戰事緊急,朝堂中更多的精力牽扯其中,沒有辦法一下子抽出兩個大將軍,幽州這邊也就換了大將軍。
接到並州知府的公文,燕國公心焦得很,他也是真沒有想到這次花刺人竟然繞了近千裏,直接從偏關發起襲擊。
他現在手裏能動用的兵力不到三萬人,寧州那邊是不能動的,現在探聽到的消息,遼京那邊赤金正在蠢蠢欲動,老將軍前期一直忙著那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