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十二年六月二十八日,邊關大捷的戰報到了京城。
平涼將軍唐天放率領隴州邊軍十五萬,苗兵三萬,狼兵三萬,於鄂托大草甸將襲殺並州的十萬花刺大軍牢牢圍住。
經過五天的激戰,將來犯的十萬大軍幾乎全部殲滅,殺烏木大首領雷真及部落多名將領,解救被擄百姓十五萬八千餘人,已全部由大軍護送返回並州。
這個消息很快讓全京城的百姓知道了,頓時一掃前段時間的陰霾,歡騰不已。
朝堂內的百官也是陰轉晴,臉上的笑容都回來了,大家在一起也有說有笑起來,不像前期那樣看誰都要防著,生怕被監察抓到什麼過錯上奏彈劾。
不過很多人都忽略了戰報上還有一行,邊軍五萬八千七百人戰死,重傷卻僅有四千六百餘人,跟以往大戰有了很大的差異。
他們忽視,是因為在以往的對戰中,如果殺傷花刺人十萬,自身傷亡怎麼都在十萬以上了,而這次卻僅有百分之六十,已經很不錯了。
這中間損失最重的發生在圍殲巴爾木的兩萬花刺精銳中,花刺人的戰鬥力真不能小覷。
他們在發現被多倍兵力圍困,竟然沒有多少驚慌,不斷用千人隊來對圍堵的邊軍進行衝撞,同時在不斷觀察大夏軍的弱點。
可以說整整二天,大夏軍沒有任何進展,雖然讓花刺付出了千人的傷亡,但是卻把大夏軍的不足暴露了出來。
第三天,花刺人還是不斷的嚐試突圍,但是兵力用的很少。
第四天,到了晚間,花刺人竟然一次性用了五千人發起了衝鋒,對著的正是大夏最薄弱的兵力缺口。
第五天,在付出了近一半人的代價後,撞開了大夏新式戰車的圍困,一萬多人順利突出了包圍。
圍在戰車後麵的邊軍快速圍了上來,雙方開始正麵血拚。
也就兩個時辰,花刺人付出了近五千人的死傷再次突圍,邊軍直接陣亡近兩萬人。
可以說如果不是唐將軍布置了狼兵作為二線,一旦花刺人脫困,要追上還真不容易。
狼兵這個時候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優勢,麵對這些人高馬大的花刺人,狼兵把自身靈活性,強大的小隊配合度發揮的淋漓盡致。
狼兵中很多人配備了鐮刀,裝上木柄,麵對騎兵根本不怵,一人拿著藤甲,一人拿著鐮刀,配合默契。
花刺人瞬間被打懵了,這樣的打法沒見過。
他們隻針對單人,也不管有多少大軍,他們好像已經提前分好工了,兩三個,三五個分別對付一個。
不管分成多少隊,他們就會有多少相對應的人上來,根本不給花刺人再次集結的準備。
花刺從來沒有打過這樣窩囊的仗,不到一個時辰,花刺人一半人倒下馬,大部分都喘著氣,可是也就喘了一口氣,就被後麵拿刀的狼兵直接砍了腦袋,那個利索啊!
當然,狼兵的這種打法也有問題,就是不能完全圍住花刺人,真想跑的還是能跑得掉。
最後,在巴爾木親兵拚死的護衛下,有近兩千人跟隨巴爾木逃進了大漠。
此戰雖然殲滅花刺精銳一萬八千人,可是邊軍戰死二萬五千餘人,狼兵戰死三千餘人,傷者無數,不過一點慶幸的是並州被搶的財物大部分追回。
另一邊的六萬邊軍雖然最後把花刺中軍三萬人全部留在了大草甸,但自身陣亡也有二萬六千人,可以說基本是持平的。
也就是劉小春戰機抓得好,用不到二千人的陣亡換了三萬花刺人成了草原亡魂,占了大便宜。
至於後衛的兩萬花刺人,唐將軍不想兵卒傷亡太大,也怕給並州的百姓帶來傷害,直接使用上了戰車的衝鋒功能。
兩萬多人看管十多萬百姓,多少有點勉強,花刺人在前後安排了重兵,中間是一些騎兵穿插巡察。
唐將軍安排了一些騎兵在側翼進行襲擾,再用戰車在騎兵與百姓之間形成了隔離,將百姓圈在了戰車中間,這樣的反向操作直接把花刺人搞蒙了。
在順利將花刺人跟百姓分開後,騎兵不斷縮小包圍圈,大量使用弓箭,再利用戰車不斷衝鋒分割,經過一天時間,將花刺兩萬人全部殲滅,自身陣亡不足三千人。
此戰最大的收獲不是殲滅多少敵人,而是順利將被劫擄而來的十多萬百姓救了下來,可以說這些百姓才是邊軍最在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