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楊家將就是牛(1 / 2)

泰寧元年七月二十六,察爾部落畢加羅汗,悄悄聚集了整個漠東近三十個大小部落的二十五萬人馬,在草原集合後,正式南下中原。

察爾人從雲州與武州之間的舊堡攻進了邊關,殲滅舊堡幾百名兵卒後,一天之內主力大軍南下逼近武州,離幽州不到三百裏。

之所以比原來的計劃提早了一點,是因為畢加羅太高興了,迫切需要一場勝利來慶祝。

就在半個多月前,大漠金帳派人前來,正式尊稱畢加羅汗為漠東可汗。

這確實出乎了畢加羅的意料,就是從現在開始,畢加羅事實上跟沙達成為了大漠並存的兩位可汗。

在脫脫不拉出發前,劉先生又單獨叮囑了幾遍,再三強調,舊堡最好是智取,能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偷偷襲占才是最好的。

當然,要是被發現了,必須馬上強攻,時間不能超過兩個時辰,否則附近的援兵一旦到達,察爾大軍就會陷入危險境地。

脫脫不拉完全按照劉先生這個謀士的布置,派了幾十個冒充商人的兵卒進入了關隘,等到了晚間,裏應外合,關隘的幾百人根本反應過來,就被察爾人攻進了關隘。

舊堡出來不到百裏就是九邊之一的武州,是幽州北邊的屏障之一,也是邊塞非常重要的堅城,幾百年來一直作為抵擋大漠騎兵的前沿,為中原的繁榮穩定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現在的武州駐有幽州邊軍神寧所三個營,另配備衛軍五個營,武毅將軍楊國棟為守將。

這些兵丁在武州已經駐守了多年,不但對察爾人的戰法很熟悉,還具備非常強的單人對戰能力,兵員素質很高。

是的,這是典型的楊家將作風,守將楊國棟正是楊家人,平遼王之後,當代定國公之子,也是周郡王女婿,嵩寧郡主的夫君。

這一連串的頭銜下來,就連完全陌生的一個人都能猜得到這個將軍是有多強大,也就明白為什麼武州這樣一個堅城是由他來鎮守了。

楊家用兵還是很有章法的,不然也不會把這麼重要的一個邊關重鎮交給楊家將。

脫脫不拉前鋒三萬從舊堡出來,連夜殺向了武州,他們想的就是打大夏一個措手不及,最好能趁夜間能夠偷襲成功,拿下武州就最好了。

但麵對楊家將,脫脫不拉失算了,他們剛出舊堡沒多久,剛到武州西北的一處關口,就被楊家守軍發現了。

舊堡不歸武州守軍管轄,但是對於楊國棟來說,北方的所有關隘都是危險的。

武州前麵是非常寬闊的平地,幾十裏沒有什麼險要可守,所以對於武州來說,最大的屏障就是高達三丈的城牆,它牢牢卡在了南下幽州的大道上,想要越過去幾乎沒可能。

楊國棟不是那種死守的個性,也不是年輕氣盛隻想鬥勇的匹夫,他打仗打得很有智力,不管什麼時候,武州前沿他都會放置三道防線,這是非常謹慎的一個習慣。

所以等三千察爾騎兵一路衝殺時,前麵兩個百人隊僅僅是抵擋了幾息時間,就被湮沒在鐵蹄之下。

可就這幾息時間,讓最後的一個百人隊得以調轉馬頭回轉城內報信。

楊家將的應變之力還真不是蓋的,得到消息後也就半刻,楊家軍的前哨三千人已經在城頭上做好了防禦準備,其他後備軍也都全部集合完畢。

察爾前鋒三千人首先就吃了一個大虧,這是來自乞顏部落的精兵,他們一路衝殺,根本沒有任何停留的就到了城下,看著黑暗的城頭,他們竟然想著一路殺過去。

不是說這些人傻,是他們看到了武州城門外那處城門的吊橋還沒有來得及收起,妄圖借用馬的疾速衝擊殺進城門。

他們沒有想到,這還真就是楊國棟設置的圈套,想著利用察爾人傲氣的個性殺他們一個下馬威。

這些兵卒也就一炷香時間就大部分衝殺到了吊橋上,接著順著城門道衝進了城內。

楊國棟已經可以聽到遠處傳來的馬蹄聲了,這時才一聲令下開始封門。

隻見城頭上成千弓箭手站起身來,對著還沒進城的千餘人馬就是一頓箭雨,三個方向的射殺,幾乎沒給這些騎兵逃走的機會,大部分被直接射殺在當場。

接著吊橋搖起,城門關閉,進入甕城的近二千騎兵也成了箭下之鬼。

楊國棟要的就是這個效果,這個仗看起來是要一段時間的,能先把察爾人的士氣打下去,給守軍樹立起信心,這個仗才有得打。

察爾前鋒三萬人的將領是脫脫不拉的手下,察爾悍將恩德克,這是一個身高超過九尺,體重近三百斤的彪形大漢,他的兵刃是一根重達百斤的狼牙棒,勇猛之極。

衝到城門一箭之地,恩德克命令兵卒停下來,這時前鋒殘餘的十多人也帶傷跑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