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不敢確定,但是這幾次雲州出事,確實有蹊蹺,臣想詳查。”
“好,給你專斷之責,三品以下將軍,可以允你自行處置。”
聖上沉思了一會,發現還真不好說,萬一真有大將通敵,以後幽州就太危險了。
察爾人確實沒有想到在這種情況下,大夏幽州邊軍沒有將精力全部放在守城上,竟然敢出兵塞外,多年以來就沒有敢做這樣冒險的將領。
所以等鐵犁骨帶著大軍從尉州回轉草原的時候,發現來路被邊軍斷了。
舊堡那裏不用想了,萬全已經易手,想從原路出去不可能了。興和是一條路,還有就是繞過興和,從烏察回來。
但是要是這樣走,離察爾部落的金帳就遠了上千裏,現在草原已經進入冬季,馬上就會變天,甚至下雪,路途太難走了。
鐵犁骨知道時間越耽擱,對自己越不利,想三五天拿下萬全幾乎不可能,楊無敵這個瘋子不會給機會的,他會死死的擋住缺衣少糧的這十多萬人,直至困死自己。
他找來了脫脫不拉,商議對策,沒辦法,隻能利用現在糧食還夠,士氣也旺的時候快速突出去。
鐵犁骨的想法,是讓脫脫不拉直接奔襲興和,如果興和無恙或者可以拿下興和,則鐵犁骨帶領後續大軍從興和回轉金帳。
要是興和已經失守,大軍無法返回,脫脫不拉再從興和直奔烏察。鐵犁骨率大軍在武州與興和之間的宣鎮這裏暫時休整,等待消息。
袁睿對於邊關的消息也就當做新聞看看,對於這些軍事布局,他不懂也不想多想,想也想不明白,要讓他幹點啥,還不如去種水稻,最多再加上土豆。
對於土豆這個東西,原先他就是喜歡吃而已,根本沒種過,也不知道習性。
但有一點他記得很清楚,後世看過好幾本穿越的書,其中的主角大部分就是憑借土豆翻身的。
當然在中原幾千年的曆史中,土豆和很多外來的物種一樣,有效推動了中原文化的傳承與進步。
不管是土豆、紅薯、玉米這些外來物種,中原地區不可能在短短百年之間將人口增長一倍的。
袁睿可以想象得到,要是外來物種利用好了,中原地區的人口快速增長一半,完全不是問題。
京城周邊的水稻已經開始陸續的收了,袁睿發現晚季稻跟早稻最大的差距竟然是收割的時間差別太大。
早稻一般來說,早幾天晚幾天種,大部分收割也就相差不到十天,很少有相差半個月的。
而晚季稻大不一樣,早點的在九月初就能收割了,晚成熟的預計要到九月底。
袁睿還發現一點,就是晚季稻有個不好的地方,越是前麵成熟的這些水稻,癟穗比例越高,收成就越低。
這幾天,他親自蹲在田間地頭仔細核查,發現隨著收割的時間,畝產從四百三逐漸增長,相差十天的稻穀,均產差距達到了五十斤以上。
這下他自己也懵了,說起這些水稻的種植,他連個老農都不如,怎麼知道根源在哪。
但是有件事他可以做,就是那些提前收割的水稻田,他準備讓那些老農嚐試種點土豆,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哪怕收個幾十斤做菜吃都是好事吧。
他首先是給有閑田的一部分人家送了幾個大土豆,還特意告訴他們怎麼吃。當然,對於這些農戶人家,最好的就是煮或直接丟在火裏烤。
他的想法就是先讓這些人明白種這個東西能吃,能填飽肚子,願意種。
對於土豆,最有發言權的其實是王伯,可惜他遠在通海季家莊,所以袁睿隻能讓大山這個半吊子跟在邊上,不管怎麼說,大山跟著王伯種過,也聽小河說過怎麼管。
袁睿隻在書上看到,不是農產品的,就是看著那些穿越主角的攻略,土豆想要增產,特別是想要種出大個頭的土豆,必須保證土豆秧苗不長高,不茂盛。
其他的他也沒轍,但是他知道一點,中原的老百姓是全世界最勤奮、最聰明的老百姓,隻要給了他們機會,他們一定會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讓土豆遍布中原大地。
這段時間,袁睿忙著種土豆的時候,身邊多了一個跟屁蟲,徐家二公子徐光浚。
這就要怪袁睿,早幾天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袁睿邊吃著土豆絲,邊跟一家人說著土豆的幾種好吃的吃法,自然就說到了土豆粉絲。
確實,袁睿在後世最喜歡吃的是粉絲,很多是紅薯的,可惜現在沒有,但是土豆粉絲也是不錯的,他就隨便提了一句,以後做土豆粉絲賣粉絲煲。
這下,在邊上的徐光浚一下子上心了,他知道,隻要是袁睿說的生意,隨便做都能做成大生意,他來了興趣,接著好多天,天天跟著袁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