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體驗苗寨風情(2 / 2)

要齊峰跟苗人說清楚,今年苗人的糧食縣衙先出了,馬上到了農忙時節了,茶園要管,水田也要管,種稻不能耽誤,不管是漢人還是苗人都不能這樣耽誤農活。

當然,如果哪家不聽,縣衙這邊不但救急的糧食沒有了,相關賦稅還是要照收不誤。

袁睿又讓齊峰宣布了縣衙的布告,半個月內,縣衙一定會對這次漢苗爭鬥給出一個妥善的處理方法,如果不能讓苗人滿意,知縣做主給苗人免賦稅一年。

齊峰看到袁睿捎回來的書信,人都是懵的,簡直不敢相信,這樣做官能行?

他不知道,這是袁睿和方榮討論了好久才定下來的對策。

袁睿隻記得一點,自己原先參加會議的時候,經常碰到有些事情不能決定如何應對,上邊就一句話,暫時擱置,什麼時候條件成熟什麼時候再議。

現在,想著這一下子解決問題明顯是不現實的,也不可能讓漢苗的百姓都滿意,怎麼辦!

那就是先不做決定,首先把矛盾衝突點解決掉,讓雙方先冷靜下來,再找合適的時機去化解。

方榮的想法也很簡單,久在嶽州,耳熏目染這麼久,對於苗人還是知道一點的,活著是現在所有老百姓最直接的願望,他們但凡有一點活路都不會想著去拚命甚至謀反。

兩人一討論,覺得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把苗人的怨氣消除掉一點,讓他們從衝動中走出來,不要在餓死和拚死這兩個選擇中做決斷,要給他們一條活路走。

齊峰還不知道,兩人現在正悠閑地逛著苗寨呢,要多舒服有多舒服!

兩個書生在苗寨裏這麼受歡迎,是袁睿沒有想到的!

到了寨子裏的第一天,他們隨便找了一家住了下來,這家人非常熱情,不但拿出了最珍貴的臘肉和米酒,還騰出了最好的幾個房間給兩人歇息。

到了第二天,寨子裏的長老知道村裏來了兩位有功名的讀書人,立即讓人來請。

接下來幾天,袁睿在得到苗人百姓熱烈招待的同時也對苗人目前的情況做了詳細了解。

不出方榮所料,苗人還真是對縣衙有了很大的怨氣。

主要矛盾就在於漢苗之間差距得太明顯,也不知道是不是長老看著袁睿和方榮順眼,跟兩人聊得還挺多。

長老連說帶比畫,再加上舉例子,袁睿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賦稅,官府對苗人苛刻了很多,糧食官府是不收的,當然苗人也不多,隻要皮毛、茶葉、染料,還要求好的。

還有就是,官府不像對漢人那樣按照田畝算,他們對於苗人有固定物資要求,就是不管寨子裏多少人,多少水田,多少茶田,全部提前定好數量,就是這麼多,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袁睿聽完是沉默了好久,要說他跟其他官員最大的區別,就是思維。

對於在中原居住的所有百姓,不管是漢人還是其他民族,對他來說沒有太大的差異。

哪怕是花刺,其實對袁睿來說,也就是人民內部矛盾而已,當然別人打來了,還是要趕出去的,不然遭罪的是百姓。

所以對於漢苗之間的衝突,袁睿最希望就是化解,最好是和睦相處,畢竟未來的幾百年大家還是要在這個地方一起生活的,要做到真正的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袁睿覺得自己可以做一些事,至少先讓這裏的百姓不會餓肚子,這是當前最基本的!

在羅家村東北方向十多裏的地方,有個村子叫鹿塘,跟羅家村中間就隔著一個芭蕉嶺,這裏也是漢人為主的一個村子。

近十多年來,隨著山上山下聯係的越發密切,有幾戶散落在嶺上的苗人遷到了山腳下,逐漸在山坡的位置開了一些茶田出來,再加上山底下的幾畝水田,這幾戶人家過得還不錯,至少溫飽問題解決了。

這段時間,稍微有點尷尬,附近幾個村子的村民因為漢苗的衝突都減少了直接的見麵,這幾戶苗人也是如此,每天除去下田的時候,大部分呆在自己家裏。

然而,衝突在不經意間發生了!

小溪邊上本來有幾個兒童在那裏玩耍,應該是在捉魚過程中出現了爭執,一個小孩子獨自一人對著兩個稍大一點的孩子,受了委屈,直接罵了起來。

“你們這些漢人最奸了,就會欺負我們,總有一天,我要殺了你們!”

“你們苗人才是奸人,不但是奸人,還是野人,野蠻人,打死你這野蠻人!”

幾個小孩子的打鬧在鄉下本來就是平常事,也沒有引起大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