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寶榮不知道那些個高層博弈,也看不清天下局勢,但他卻清楚一點,一旦鏡之先生出仕的消息傳出,必然要轟動全國。
而機緣巧合之下,自己竟成了這一幕的見證人。
心髒碰碰直跳,有一種直覺在告訴鄭寶榮,絕對不可以放過這個機會。
鏡之先生點點頭說道:“殿下盛情難卻,眼下國家局勢動蕩,老夫雖然是一把老骨頭了,可也不敢偏居一隅。”
讓鄭寶榮好奇的是,之前不管是大行皇帝還是各地的藩王,都用過各種手段企圖邀請鏡之先生出仕,但無一例外全部失敗了,而眼下太子殿下卻成功說服,太子殿下到底給了鏡之先生多大的好處?
鏡之先生一眼就把鄭寶榮的心思看得清楚,但他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就提前去說,隻是道:“鄭大人即將去京城赴任,還不快些回去準備麼?”
眼見鏡之先生下了逐客令,鄭寶榮咬咬牙道:“先生,您之大才,乃是全國儒生的精神象征,一旦您決定出仕,必然會激勵天下士子,這是振奮人心的好事,未來到了京城,晚輩無依無靠的,還請先生能提點一二,晚輩感激不盡!”
鄭寶榮這輩子的政治智慧,在這一刻全部爆發了。
他知道,自己雖然升官了,可也不過是個京城府尹,但鏡之先生這樣的人物一旦出仕,必然是中樞核心,那是自己仰望都仰望不到的高度,這個時候不抱大腿,什麼時候抱?
官場上,人脈可是金錢買不來的,他花費幾十萬雪花銀也不過買了個威海衛知府,太子殿下一聲令下,就可以讓自己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而若是鏡之先生願意提攜,那麼自己豈不是有了一座大靠山?
鏡之先生清楚鄭寶榮心中所想,他笑了笑,說道:“鄭大人,你知老夫的性子,其實誌不在朝野,如今也是殿下盛情相邀,並且時局的確艱難,故此,到時候隻怕也幫不上鄭大人什麼忙。”
眼見鄭寶榮一臉失望,鏡之先生輕歎一聲,想著自己無論如何也算是東宮一係的人了,這鄭寶榮如果不出所料的話,會被納入太子重點觀察的名單中,鏡之先生話鋒一轉,道:“若是當真有什麼困惑,你我交流一二是可以的,指點,是談不上。”
鄭寶榮大喜,立刻拜道:“先生大恩,晚輩一定銘記!”
而這個時候,李辰和蘇錦帕也在討論鄭寶榮。
“這鄭寶榮雖然有些才能本事,可辦事卻不講規矩,看他敢動賦稅之權,就足可見其路數。”
“在朝廷,最忌諱的就是這種不講規矩的人,便是能把事情辦好了,也容易留下把柄。”
“殿下用他,可能得不償失。”
在馬車裏,私下隻有他們二人,蘇錦帕說話也很隨意。
她直接就表達了自己並不看好鄭寶榮的立場。
李辰聞言平淡道:“你所說,我何嚐不知?可眼下實在缺人,而他又是極其稀少的管理型人才,這樣的人若是用好了,是利大於弊的,便是給政敵留下把柄又如何,本宮沒放棄他,他就倒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