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後看完之後笑了笑,就讓太監將他批複的折子送出去了。

他原以為他做對了,卻沒想到會收到篇幅更長的請安折子,每本都是感人至深卻也廢話連篇,關鍵太多了,他花一天一夜也看不完。

每天都有新的請安折子,他若將時間全部花費在請安折子上,哪有精力看其他折子?長此以往,如何治國?

果然,他還需要多向母後學習。

他拿著折子去寧壽宮請教母後,母後拿起一封請安折子翻開,一目十行看過後,揮筆寫下‘已閱’兩字,他怔了怔:“這不會傷了臣子的效忠之心嗎?”

母後溫聲道:“你是皇上,要將時間用在對國對民有利的朝政上,這些請安折子你看過批過,便是看到了他們的效忠之心,這封折子就發揮了該有的用處,而且當君心深不可測,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臣子才會反複琢磨、一日三省,也能讓他們有所收斂。”

他心中一震,母後又拿起了一封請安折子,看過後批了‘朕很好’三個字,他接過看了一遍,發現折子上通篇都是反反複複問候的話語,用‘朕很好’確實能簡潔直觀的批複這類折子。

他盯著母後批複的兩本折子看了許久,心中對於即將親政的興奮突然平靜下來,他在一刻明白,想做明君,不止要有心,還要有方法、策略、能力。

自這日後,他開始用心看母後批複過的折子,反複思量母後為何這般批複,其中暗含了哪些帝王之術。

十五歲,對於朝堂上臣子們爭論的朝事,他已經能在心中做出決斷,且大多數情況下,與母後和朝臣最終敲定的決策相差無幾,他便清楚,對親政他已經做好了準備。

令他高興的還有一件事,表妹周佳寧要回京了。

兩年的時間裏,每當想起來她古靈精怪的表情,他都會不自覺低聲笑出聲來,也曾無數次想起她明媚的笑容,想起曾經的美好與歡樂。

他想她了,想快點見到她。

卻沒想到小丫頭竟和他生疏了,見到他便一臉恭敬的向他請安,他不喜歡這樣,所以伸出手揉亂了她的發髻,終於,周佳寧又變成了怒目圓瞪的模樣,真好,他的表妹回來了。

望著依舊小孩子心性的表妹,他忍不住惆悵,他還需要等多久才能讓她明白他的心意?

見到周佳寧他很歡喜,然而他隻歡喜了幾天。

表妹出宮後,他親手做一了支蝴蝶珠釵準備送給周佳寧做及笄禮,母後發現後,將他叫到跟前,毫不留情的潑了他一盆冷水:“你有皇後,她叫鄒瑩華,是你的皇祖母為你選定的皇後,也是你鄒太傅的女兒,你不能負她。”

他猛地攥住了拳頭,低聲道:“兒臣還有折子沒有看,先回書房了。”他還未想到兩全的法子,但他一定能想到。

母後沉聲道:“皇上,這件事沒有他法,你要學會割舍。”

割舍?是將心割去一半嗎?他抬起頭看向母後,請求道:“從小到大,兒臣從未求過您,今日兒臣第一次求您,求您看在兒臣是您親生孩子的份上,讓兒臣與喜歡的人在一起,至於鄒家姑娘,兒臣必定會想出周全的法子,請您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