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陛下,楊相感染了風寒,聽說比較嚴重,怕是三五日不能見好。”
聽到李隆基之言,吏部尚書急忙站了出來,道。
“哦!”
李隆基揉了揉眉心。
看來自己又要堅持處理幾天朝中的一些事情。
“對了,隴西郡那邊情況如何?”
頓了頓,李隆基看向兵部尚書。
“啟稟陛下,前方傳來消息,吐蕃的二十萬大軍已經與李光弼李大人的十五萬朔方軍對峙在兩國交界處,尚未有衝突,應該是在等大比之日。”
被點名,兵部尚書躬身道。
算算時間,此時距離第二次大比之日還有兩天時間,
雖然大唐和吐蕃都已經明白大比不可能再繼續,但時間上還是會等。
“哦,那安祿山的支援大軍到了何處?”
龍椅上,李隆基微微點頭後,又問道。
“陛下,安大人的大軍昨夜先鋒大軍已經入了潼關,今日所有大軍應該可以全部進入潼關。”
兵部尚書再道。
“哦?這麼快?”
李隆基有些詫異。
從長安到東都有一條要道名曰函穀,函穀有一百多裏,西口便是潼關,東口是函穀關。
古有說法,潼關乃天險之地,守住了潼關便能守住長安。
雖說兩關之間隻有一百多裏,但路途崎嶇並不好走,一支十幾萬的大軍怎麼也得三四天。
“陛下,想必是安祿山安大人心憂隴西郡局勢.....這才.......”
兵部尚書身子微躬。
“也是!安卿做事朕還是很放心的。”
李隆基微微頷首。
整個朝堂之上他視安祿山和楊國忠為左膀右臂,尤其是安祿山,若是不信任他也不可能給他封一個三地節度使,在大唐的十一位節度使中稱老大。
不過就當他想要開口再說些什麼的時候,金鑾殿門口卻是出現了一位殿前侍衛,
“啟稟陛下,安祿山安大人發來了八百裏加急!”
侍衛躬身稟報道。
“八百裏加急?真的是說曹操,曹操就到!呈上來。”
一聽,李隆基擺了擺手。
雖說是八百裏加急但安祿山這邊並無戰事,想必是一些行軍情況。
"是,陛下!"
高力士走下高台,將加急密信呈了上去。
待李隆基打開密信看到信中內容後,眉頭皺得越來越深,臉色也越來越黑。
到了最後竟是直接將密信扔下了高台,
“混賬!這安祿山竟敢如此放肆。”
李隆基此言一出將滿殿文武弄了個莫名其妙,方才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成了這樣?
難不成行軍出了問題,耽誤了隴西郡局勢?
“這安祿山竟在這八百裏加急中說朕被左相蒙蔽,還聽信讒言.....此番要帶著兵馬清君側!簡直放肆到了極點。”
此刻,
李隆基氣的眉毛都快要豎起。
就在半柱香前他還覺得安祿山辦事穩妥,值得重賞,現在可好.....竟是傳來了這般加急書信,和大逆不道有什麼區別?.伍2⓪.С○м҈
更可氣的是,安祿山這廝竟然還在信中稱自己的愛妃是妖女,此番也要一並清掉。
猶記得一年前,他還認了楊玉環做幹娘,
現在反口就稱妖女,令人難以置信。
“什麼?”
滿殿文武頓時愣住。
站在左側之前的太子臉色也隨之大變,急忙撿起這份加急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