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且慢!屬下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嗯?”
李光弼轉頭看向謀士。
“大帥,我們此刻趕往長安怕是已經來不及,而且一旦我朔方軍拔營,吐蕃的二十萬鐵騎定會從背後偷襲,屆時.....可能未到長安我河朔軍已陷入危機。”
猶豫一下,謀士說道。
他能明白自家大帥此刻的心情,可眼下局勢令朔方軍都自身難保更何況是去長安救駕。
此言一出,軍帳裏又是一陣沉默。
謀士說道沒錯,長安離隴西郡有數百裏之遠,就算趕過去那邊恐怕早已塵埃落定。
“那就這麼眼睜睜地看著安祿山這等賊子篡國謀亂?”
李光弼挑眉。
他何嚐不知謀士說的有道理,但總不能眼睜睜就這麼看著。
與吐蕃相比,他此刻更想與安祿山一戰。
“大帥,事已至此.....我朔方軍當想辦法暗中保住皇族血脈,而後伺機行動,再奪長安!”
謀士再言。
效忠天子不假但也不能愚效,明知是死局還要去,實屬愚鈍。
“那依你之意?”
李光弼漸漸地冷靜了下來。
“大帥,不如我們揮師西進,與高仙芝高將軍的安西大軍彙合,屆時我們兩撥人馬就有三十萬大軍,到了那個時候就不會再懼吐蕃和安祿山的三十萬大軍!另外一旦我們撤離,吐蕃說不定還會從後方直取安祿山大軍.......”
謀士指了指軍帳上的牛皮地圖,再道。
“那皇室血脈如何保?”
沉默良久,李光弼問道。
“大帥,皇室血脈並不全都在長安,各地均有....武威郡就有陛下十三子涼王李璿。大帥與高將軍的安西軍可保涼王安穩。”
不得不說,李光弼的謀士有幾分本事,
短短時間,就將一切謀劃妥當。
“十三子涼王李璿?”
李光弼看了一眼地圖,思忖了約兩炷香的功夫最後終是做出決定。
“好!那就拔營,前往涼州!”
“是!”
.........
夜色漸深,劍南郡,
郡主府,大堂,楊國忠看罷手中信箋,長長長長舒了一口氣的同時臉上滿是慶幸。
“還好我們先一步離開了長安,不然定要落在這安祿山手中。”
“大哥,那我們現在怎麼辦?”
一旁,楊國孝急忙問道。
自從安祿山帶兵圍困長安的事情傳開後,大唐各地郡守反應很大,都在辱罵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忤逆之舉,甚至還有不少打算要帶兵討伐安祿山。
“怎麼辦?繼續等,所料不差,這安祿山拿下長安後肯定會自立一國,到那個時候才是我們劍南舉大旗之時。”
回神,楊國忠嘴角一翹。
此刻,誰再帶兵去長安攻打安祿山就是個傻子。
且不說安祿山已經控製了潼關,能不能打得過,就算打得過又如何?
還不如找個時機自己做一個劍南王!
劍南軍有二十五萬之數,安祿山在占據長安的情況下根本抽調不出對等的兵力來攻打劍南。
。您提供大神五加啤的文娛大唐李默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