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教授口中的或許,有可能會成為‘肯定’,按照時間線來說,隨著抗戰時間節點到了1940年,組織和南京的關係就會迅速惡化,以中正老哥和軍統的尿性,肯定會想方設法對付莊前鼎教授。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事實。
“關於交通和運輸的問題,提一提你的想法。”莊前鼎笑了笑,話鋒一轉,詢問道。
交通和運輸,這是煉鋼體係麵臨的另外兩個主要問題,且非常重要,必須提前想好解決辦法,未雨綢繆。
莊前鼎可不喜歡臨時抱佛腳。
發展工業離不開便捷的交通體係和交通工具,根據地由於處在黃土高原,道路條件非常差,絕大多數為黃土路,少數幹道為礫石路,道路載荷低,路麵窄,兩輛牛車就可能導致道路堵塞。
這種公路網絡體係,完全無法承擔煉鋼和礦場堪稱天文數字般的恐怖原料流量。
其次,根據地交通工具也是一個大問題,別說重載貨車和火車,就連拖拉機都沒幾輛,據莊前鼎掌握的資料來看,陝北地區民眾出行交通工具為馬車、牛車、獨輪車和雙腿。
馬車,牛車,獨輪車能運糧食,但滿足不了煉鋼對各種工業原料的巨大胃口。
理論上氧氣頂吹轉爐工藝冶煉每噸鋼水耗費0.95噸鐵水,一百五十公斤廢鋼,一百公斤石灰石和各種造渣材料,總量約為1.4噸左右。
由於高爐煉鐵工藝遠不如後世,每噸生鐵需1.9噸鐵礦石,0.5噸焦炭和50公斤石灰石,而一噸焦煤僅能出0.6噸焦炭。
按照這個數據計算,以3.5萬噸鋼鐵年產量為準,各種工業原料大致為——
3.675萬噸鐵水,
0.5萬噸廢鋼,
0.5萬噸石灰石,
5.6萬噸鐵礦石,
1.6萬噸焦炭,
2.2萬噸焦煤。
工業原料總質量高達14萬噸!
而且,這還隻是鋼鐵廠的工業原料需求,硫酸廠和火藥廠,都需要各種各樣數以千噸和萬噸為單位的工業原料需求。
以根據地現有交通運輸工具,不可能承擔如此龐大的運輸總量。
如果無法解決交通體係和交通工具,根據地工業很難高速發展起來。
餘華聽到這兩個問題,簡單整理措辭,緩緩說道:“交通體係,學生認為應當建立神木礦場—煉鋼廠和伊克昭盟—神木—榆林—延城的主幹道路網,以水泥路為基礎,采用多段施工方式,以大量人力和物力謀求短時間內建立一個交通體係雛形。”
關於交通和運輸問題,他在很早之前就考慮過,建立以水泥路為基礎的主幹道路網,便是他的構思。
“怎麼不選煤渣路?煤渣路的話,成本低廉,焦炭廠和火電廠每年可以提供大量的煤渣。”莊前鼎若有所思,輕輕點頭,餘華的想法與他大致相同,不過,他想的是用煤渣,而非水泥。
水泥路和煤渣路之間的成本,拋開人工和運輸不計,水泥路僅比煤渣路貴三分之一左右。
“一是煤渣路對輪胎磨損很大,在沒有解決人造橡膠且無法獲取天然橡膠供應的情況下,選擇水泥路更好,二是水泥路性價比高,壽命長,施工難度、後期維護和抗載荷性能等方麵均優於煤渣路,煤渣路固然便宜,但長期效益不如水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