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是說它可以說是一個計時的紀錄片,我在這裏麵並沒有采取特別誇張的手法,基本上我就是把一些元素和矛盾衝突集中起來而已,換了一種適合的手法把這個事情給講出來。
所以說呢,它不是一個故事,它是一個真實的曆史事件。它所產生的衝擊力是千千萬萬個小煤礦那些工人每天都經曆的一種事情,隻是說有的時候呢,有些我們就不會去特別的注意它,但是它確實是真實存在的。
所以說呢,如果說這個故事與其說他有多好,倒不如說我們對於那些發生在世界的某些角落的黑暗的一些事情呢,了解的比較少一些,我呢隻是說把這個故事告訴大家。
生存或者毀滅,這是一個很難選擇的問題,這不僅僅是一個哲學的問題,這是一個真實的問題。
小煤礦它的安全性是可想而知的,實際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小煤礦風險都是相當大的,但是為什麼小煤礦它是怎麼樣都禁止不了的呢?還是因為利益生存的利益?
實際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這樣,不單單是我們國家任何一個有煤礦的國家,有小煤礦的國家都是這樣,他們的煤礦工人呢,生財產可以說基本上都不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證。
有時候甚至說他們連一些最基本的最起碼的生命安全的保證條件都未必有,但是呢,他們不得不下礦井去繼續冒著生命的危險而工作,這其實就是為了生存而已,而我們這部電影呢,隻不過是把這樣的一個事情告訴大家,讓大家去感受到他們生活的一些艱辛和苦難。
這也是我拍攝這一部電影的初衷。”
魯濱遜和其他的評委聽到這裏點點頭若有所思呀,他們這些人呢,其實也是非常的明白黑礦這一部電影呢確實拍攝的非常的不錯。而且是根據真實的曆史事件改編的,這更加的有震撼力。
柏林電影節呢,就是非常的欣賞這種有藝術震撼力的電影。
生存的壓力和生活的艱辛,那這種事情呢,其實每時每刻都在拷問現場的每個人的心靈,如果換成他們自己的話,他們遇到這種事情應該怎麼辦?
會不會去那些小煤礦去工作,結果呢,猛然間讓在座的幾乎所有的人都嚇出來一身冷汗來,還真的有可能,如果換成自己是電影裏麵的那一個個的煤礦工人的話,那時候自己也是肯定會選擇要下礦井的。
當然,最後那兩個凶手對自己的工友下黑手,這肯定是必須譴責的,必須要受到法律的懲罰的。
當然了,最後他們兩個人也是得到了應有的報應,也是被懲罰了,這也是這部電影最後升華的一個地方,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刻未到,這種講述故事的手法,古今中外皆是如此,都會受到非常的歡迎的,這是一種淋漓盡致的痛快的表現手法。或者換句話說,這就是那兩個殺人凶手的報應,他們兩個就應該死在煤礦裏麵。
可以說整部電影的表現手法確實帶有一些黑暗的色彩,但是到了最後黑暗的色彩居然有了一個搞笑諷刺的,略顯有一點喜劇色彩的結尾,這不得不說算是一個莫大的諷刺了。
要知道像這種電影基本上來說都是一個比較有黑暗色彩的那種電影,但是呢,導演居然給了這樣的一個略帶諷刺的喜劇的結尾,這是也是升華了整部電影。
讓整部電影徹底體現出來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樣的一個結果,反正呢,中間可能這部電影稍微的讓人有那麼一點壓抑,有一點懷疑人生,尤其是說在煤礦幹活,或者商量怎麼樣弄死自己的工友這樣的一個事情的時候,卻是整部電影顯得非常的黑暗。
但是在這個時候呢,真正的顯示出來了人性善良一方麵的事情居然又出現了真正的殺人凶手居然良心未泯,居然在最後的關頭能夠大發慈悲。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哀的故事的開頭,給出來了一個略帶喜劇的結尾。
當然整個故事的結尾確實有悲傷的基調,但是確實麵對了一些具有諷刺性質的喜劇的色彩。
因此呢,這個結尾呢,讓整部電影看起來不是那麼的黑暗。當然走不定的黑暗風格是毋庸置疑的,這個現場的人欣賞水平都是足夠的,都能夠看得出來,整部電影的色彩確實是有那麼一點點的黑暗風格,但是這個結尾處理的確實也是非常的巧妙。
黑礦這樣的一部電影,它的最後的結尾沒有說是讓那個小男孩也就是葉明扮演的角色親自去下手,但是呢電影的最後確實也是讓兩個真正的殺人凶手死在了小煤礦裏麵,讓他們成了無數個在小煤礦犧牲的工人中的一員,而到最後呢拿到補償款居然還是他們殺死了這個孩子,那這不得不說,在悲劇之中略帶有一些諷刺的喜劇色彩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刻未到,時刻一道一切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