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受控核聚變必須托斯馬克環流器!
這群專家圍著托斯馬克裝置整整轉了兩圈,才確認,這是如假包換的真貨。
“陳同學。”張道然捂著心髒,深吸兩口氣道,“你用這個托斯馬克裝置,成功點火過嗎。”
“成功過一次!”陳遠淡然回答道。
張道然抑製不住激動的心情:“你能在我們麵前,再示範一次嗎?”
“等等!”一位專家立刻出來阻止:“太危險了!”
可控核聚變實驗的核心內容,是在托斯馬克裝置內部,通過激光點火方式,產生上億度的高溫,讓海水中的氘原子融合。
就算在中科院級別的實驗室內,這也是極危險的操作。
一個搞不好就會發生範圍幾公裏的大爆炸,人畜無存。
在一本邊緣大學的實驗內做可控核聚變實驗,危險性等同不穿防護服去拆核彈。
“不同擔心,絕對安全。”陳遠淡定答道,“如果你們同意,我立刻可以開始試驗。”
“開始吧。”張道然咬牙作出了決定,這個險值得冒。
陳遠點頭,開始操作,同時介紹道:“可控核聚變實驗的難點,其實隻有兩個。”
“一個是托斯卡克裝置材料的耐高溫問題,我發現的新型材料,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陳同學。”一名分子材料領域的專家忍不住問道,“你是如何想到這種原子排列方式的。”
“原理不難。”陳遠將腦海中的知識向對方解釋了一遍,“其實還可以製造出更多的強力材料,隻是我暫時沒有時間去研究。”
專家聽的入了神,突然反應過來,冷汗橫流。
他猛然發現,根據陳遠提供的信息,稍微加以延伸,就能製造出更為新型的耐熱材料。
自己這幾十年的研究,等於是活在狗身上了……
“第二個問題,就是加熱問題。”陳遠繼續介紹道,“其實,這主要取決於激光加熱器的聚焦點,適當的聚焦點,能讓氘原子完美融合,發生核聚變反應。”
說著,陳遠隨手調整好了激光加熱器的角度。
這個操作就讓專家們驚出一身汗,要知道,這操作在日常實驗中,都是由高精度機器人來完成的。
陳遠淡定無比,係統給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比機器人都精準的操作技術,完成校正簡直小菜一碟。
“陳遠同學。”另一名對核聚變實驗也頗有研究的專家忍不住問道,“這個角度你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如此如此……”陳遠熟練地報出了一堆數據,“你可以把它們想象成一個行星係……”
這些數據陳遠早就背的滾瓜爛熟,對方卻是越聽越心驚。
陳遠短短幾十秒種的解釋,讓這位專家茅塞頓開,瞬間解開了一個心中幾十年來琢磨不透的難題。
要不是太多人在場,他恐怕要立刻跪下來拜陳遠為師。
一所邊緣一本大學的實驗室內,數十位知名專家教授聚精會神,聽著一名普通畢業生侃侃而談,形成一幕奇景。
“我們這些人精研科學多年,想法居然還比不上一個一本畢業生。”專家越聽,越覺得自慚形穢。
。您提供大神為保研,我研發了可控核聚變的為保研,我研發了可控核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