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才爾尼福斯基沒再說話,重重的坐下了,似乎在思考陳遠的建議

許久,昂才爾尼福斯基才突然反應過來。

“陳遠同學你應該是物理學家吧,竟然也精通古生物學嗎。”

“物理學家也要經常測定金屬的極限壽命、星球的年齡之類的問題啊。”

“所以對這些東西,我也研究一下了。”

陳遠聳了聳肩,科學在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考古常用的碳14檢測法,還是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發明的呢。

而且碳14法不僅僅可以用來測年,還可以用來進行醫學檢查。

測試幽門杆菌含量,就要用到碳14法了。

科學的各門學科,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啊。

除了方丹教皇還是老樣子,所有人看陳遠的眼神都不一樣了,心想這人還懂生物學和考古學的內容?

陳遠被看的有點不自在,連忙說。

“方丹教授不就是同時拿過諾貝爾物理獎、化學獎和生物學獎嗎,科學家身兼多門知識,是可能的吧。”

他隻不過想拿教皇當個例子,這話聽到別人的耳朵裏,卻是火辣辣的。

要知道,教皇早就被認定為,不是常人的天才了。

神話中,有釋迦牟尼出生,就能夠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吐“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傳說。

教皇僅僅出生幾天,就能說話了,簡直是向神靈看齊的奇跡。

梵蒂岡也是驚動了,後來讓方丹接任了梵蒂岡教皇。

所以,方丹還有一個外號,叫做“神的化身”。

你這小子,竟然想和神的化身相提並論。

第二個發表觀點的,是天文學家麥克裏斯特-吉克斯,他最近聲稱發現了新行星——天啟星,而聞名於世。

但眾所周知,對於行星的發現認定,是非常苛刻的。

連冥王星,本來已經被認定為行星長達一個世紀了。

結果在光學探測法更先進後,天文界發現對冥王星的體積估算有誤,冥王星的體積比月球還小。

並且環繞軌道不是圓形,而是橢圓的,和海王星重疊,因此被除名了。

麥克裏斯特-吉克斯發現的天啟,目前還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

“嗬嗬,僅僅憑借光學探測法是不夠的。”

已經有科學家提出了反對意見。

天啟的存在是被確定的,反對意見,主要集中在天啟的質量和體積上。

天文界測定行星,主要依靠背後恒星投射的光源,形成的陰影麵積,來判定行星的體積和質量。

麥克裏斯特-吉克斯也是根據光學探測法,探測天啟的體積應該和海王星差不多,是名副其實的行星。

但是科學界另有看法,因為他們發現,天啟後方的恒星不是一顆而是兩顆。

兩顆恒星的光源重疊,會對天啟產生影響,計算出來的結果不一定準確。

麥克裏斯特-吉克斯則認為,兩顆恒星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很容易能計算出來結果。

又是一陣無休止的爭吵,陳遠已經昏昏欲睡了。

突然間,方丹教皇說話了。

“陳遠,你怎麼看?”

頓時,很多刺眼的目光朝著陳遠看來。

這明顯是天文學的問題,理論上,宇宙航天學和天文學也有關聯,但在純粹的天文學家麵前,陳遠是個門外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