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的同學陷入一片沉寂,許久,有人試探性的舉手了。
陳遠和藹的示意舉手的同學發言。
“兩彈一星勳章,毫無疑問,是莫大的榮耀。”
陳遠隻是笑了笑,示意發言的同學坐下。
緊接著,又有更多的同學在陳遠的鼓勵下發言。
“是成績的證明。”
“是努力的象征。”
“是勤奮的結晶。”
陳遠點點頭說。
“你們說的這些,都很正確,但是最關鍵的地方,不在這裏。”
“請問在座的同學,有哪位能說出,當年所有兩彈一星元勳們的名字嗎?”
台下的人,頓時全都安靜了。
兩彈一星最為人熟知的科學家,就是錢專家和鄧專家了。
因為這兩人的經曆,比較玄奇,為人廣知,但是他們隻是兩彈一星的元勳之一。
當年受到國家表彰的兩彈一星元勳,總共有二十三人。
其他的專家學者也是功勳卓卓,比如於專家,他的學識成就,還有對兩彈一星的貢獻,絕對不在鄧專家,錢專家之下。喵喵尒説
還有唯一囊括華夏六項科學大獎的盧開甲院士,也是兩彈一星的元勳之一。
此外,還有和錢專家並稱“三錢”的另一位錢專家,是材料力學的天才,連體育都拿過獎項的全能學霸。
這些人的名字,隻有科學界內部常年搞科研的人,才會如數家珍。
“是的,除了專業搞科研的人,普通人幾乎沒有人能將全部名字說出來!”
陳遠突然後退一步,將台下的人一個個都拉了上來,全都站在自己身邊。
“兩彈一星的專家們,就是希望你們記不住他們的名字。”
“因為兩彈一星的科學家們,是一個團體,不在乎個人的得失。”
“這些人,希望後人記住兩彈一星的成就,而不是自己的名字。”
台下的同學們聽了,不勝唏噓。
是的,兩彈一星元勳們的希望,已經達成了。
新一代的年輕人,記住的是兩彈一星的光輝事業,而不是這些元勳的名字。
他們的功勳,全部彙聚在這枚“兩彈一星科學家功勳獎章”上。
陳遠繼續發言。
“大家都看到了,我的團隊也一樣,有兢兢業業的副總工程師,有辛勤多勞的助手,有默默在背後支持的專家和母親,還有很多為團隊做貢獻的人,今天在遠方做實驗,不能到場。”
“同學們記住了,今天獲獎的,不是北大學生陳遠的團隊。”
“而是可控核聚變實驗團隊,以及一箭多星團隊。”
“所謂科學無國界,但這次索爾維會議上,我看到的是各國科學家之間互相敵視,給科學豎起了深深的壁壘。”
“我們無法強行扭轉他們的思維,但我希望我們華夏的每一位學子,將來都能夠獻身於團隊,忘記個人榮辱和得失。”
“好了,我今天的發言就到這裏。”
陳遠的發言剛結束,台下就掀起了如同雷霆的掌聲。
掌聲一浪高過一浪,他們從陳遠的發言中,深深體會到了,什麼是為華夏無私奉獻的獻身精神,和顧全大局的正確榮辱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