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葛隆看來,科學家最忌三心二意。
就算是那些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也是結束了一個項目後,再開始另外一個項目的。
陳遠目前,螺旋引擎的研究才剛開始,航天器的調整也沒結束,等於同時有三個項目要做呢。
“諸葛院士,科學的東西,講究的是融會貫通!”
“我這次回鄉省親,在自然現象中受到了啟發,覺得有些東西,可以用在物理實驗上。”
“無法同時兼顧多個項目,其實主要是由於精力不夠。”
“我最近都吃天然茶油,身體免疫力好的很,再說,我們的項目組有很多人才,同時兼顧幾個項目沒問題了。”
陳遠胸有成竹的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他本來就是這麼打算的,以穀若琳和喬瑪麗的科研水平,給自己當副手未免太可惜了。
何況還有鄧華德教授和丁波爾,都是非常傑出的人才。
他預備把人員分成三組,穀若琳和喬瑪麗,各自獨立進行一個項目。
穀若琳的航天物理學知識紮實,可以和鄧華德教授一起,對航天器進行改進。
丁波爾和喬瑪麗則是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力異於常人,屬於德布羅意一樣的天才人物,讓他們負責螺旋引擎項目,沒準能有什麼奇思妙想。喵喵尒説
隻有碰到極其難以攻克的難關時,才會把穀若琳和喬瑪麗同時調回來。
這樣,一個項目組就可以分成三個用了。
關鍵時刻,還可以三個項目組合一,是非常靈活機動的組合。
“如果是這樣,我對你有信心!”
“有需要的話,我也會親自下場援助的。”
諸葛隆院士表明了對陳遠的信心。
他甚至還補充了一句。
“如此強大的項目組,在國內,隻有陳總工能利用自身超凡的個人魅力,組建起來。”
其他的院士們,也都明白諸葛隆院士的弦外之音。
穀若琳、喬瑪麗這些人榮譽等身,而且天生就是含著金鑰匙出身的,完全有獨立組建項目組的能力。
國內的科學家中,就算是諸葛隆院士,恐怕也沒辦法使喚他們。
能夠憑借個人威望,指揮動穀若琳,喬瑪麗的人,展望全華夏,恐怕不超過五個人。
比如,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唯一囊括六大科學獎項的袁開甲院士。
抑或是,已經百歲高齡,卻仍然活躍在科研第一線,被稱為“華夏物理之父”的錢六識教授。
如果不答應陳遠的請求,這個項目組可能會就此解散,頗為可惜。
幾位院士又是交頭接耳了一會,紛紛表態,讚同陳遠的建議。
這個核爆發電的實驗,值得嚐試一下。
看到科學家們都表態了,劉毅長官便對陳遠說。
“陳同學,如今你要負責三個項目,人手不夠吧。”
“而且這個項目,初期投資就要二十億,我們要開會討論一下。”
“你先回去休息一下,順便充實一下你的團隊。”
陳遠愣了一下,感覺長官們的態度,這次有些奇怪。
正常情況下,得到了專家的一致認可後,長官們都是讓陳遠立刻回去,等待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