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澤是何等見識的人,在西南邊陲的深山老林裏,見過無數奇怪的植物。

他的本職專業雖然是地質勘探和建築學,但在植物鑒別方麵,也是等於半個植物莊家了。

陳遠笑眯眯的將剁下來的那節藤蔓,扭了個對折,藤蔓都沒有折斷。

稍微一鬆手,藤蔓又恢複了原狀。

“好神奇的物種!”

“但是韌性是夠了,強度不見得能滿足建築材料的要求呢。”

賀澤在驚歎之餘,也表達了擔憂。

陳遠沒說話,隻是把手裏的藤蔓,拋給了賀澤。

賀澤心領神會,嗬嗬用力一拗。

令他大吃一驚的是,這藤蔓竟然如同鋼鐵一樣硬,他一拗之下,沒有動彈分毫。

賀澤不得不集中精神,用盡了雙腕所有力氣,才將藤蔓拗了個對折。

略一鬆手,藤蔓又彈回了原狀。

如果將藤蔓比作握力器,那絕對是市麵上最大功率的那種。

賀澤吃驚的倒不是藤蔓的材質,而是陳遠看起來手無縛雞之力的樣子,怎麼能把這樣強韌的材料輕鬆拗個對折的。

他以前聽說過,很多科學家不是想象中弱不禁風之輩。

其中不乏能夠橫渡長江幾個來回,跑全馬如同探囊取物的筋肉人。

賀澤一致認為這些東西都是傳說,如今親眼看到,不得不服。

原來真有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人啊。

“賀長官,聽說你是建築專家。”

“我本來的設想,是要用鈦合金結構支架,將整個山洞的內部給加固。”

“現在發現了這個藤蔓,我覺得,能否利用這個藤蔓,用榫卯結構,對山洞進行加固。”

陳遠略一思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榫卯結構嗎,那是我們華夏五千年建築的精華啊!”

賀澤忍不住讚歎道。

華夏古建築中,使用的幾乎都是榫卯結構,和西方的螺絲加固,粘合工藝的建造方法,有本質性的差別。

這種結構最大的弱點,是維修非常不方便。

西方建築如果某個部分出現損壞,隻要維修那個部位就行了。

榫卯結構的建築,某個部分出現損壞,相連的一大部分結構,全都要進行全麵修繕。

如果是用來建造建築物,華夏和西方的兩種建築工藝方法,各有千秋。

問題是,現在是要建造實驗基地。

這種藤蔓的韌性和強度都非常好,如果用榫卯結構,將整個山洞基地的內部加固結構連接為一個整體,能夠大大提升實驗山洞的堅固性和安全性。

“賀長官,建築學是你的專長,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陳遠把基地建設的初步工作交給了賀長官,然後帶著鄭千帆,來到山邊的一條小溪旁。

他直接用手舀起一捧水,放在水裏,咕嚕嚕的喝了幾口,問鄭千帆。

“你覺得像什麼味道?”

鄭千帆也依樣畫葫蘆,用手捧了水送入口中,然後舔著嘴唇說。

“有點像電解質水,又有點像礦泉水的味道。”

陳遠點頭,然後帶著鄭千帆,來到溪流的一個小角落。

在那裏,浸泡著幾條藤蔓。

讓鄭千帆大吃一驚的是,這些已經被從主體上剝離出來的藤蔓,竟然還是蔥綠蔥綠的,是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