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機這東西,對於陳遠來說並不陌生。
因為量子計算機這玩意並非幻想中的東西,現實中早就製造出來了。
比如華夏,就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本源量子實驗室,是專門研究量子計算機的。
陳遠曾經去過本源量子實驗室,親眼看到過華夏第一代的四台量子計算機。
這些量子計算機,都是兩米多高的超級龐然大物,名字也很質樸。
不像陳遠,給自己的機甲起名“晏龍”那是傳說中音樂之神的名字。
本源量子實驗室的四台量子計算機,分別叫做“研發一號”、“研發二號”、“研發三號”還有“研發四號”。
讓陳遠想起了一拳超人,招式全都是普通一拳,認真一拳,認真毆打……
當時小雪還驚訝地說,怎麼和她想象中的不一樣,科幻電影裏麵的量子計算機不是很小的嗎。
怎麼是這個比巨人還大形態,巨大的足足有好幾十平方米的白色桶狀主體,通過複雜的電子線路,連接著多台電子顯示屏。
這些線路,全都是金色或者銀色的,使用的是非常貴重的貴金屬材料。
陳遠當然知道,科幻電影裏的量子計算機和現實是兩回事。
當時陳遠還得向小雪普及,的確,科幻電影裏的量子計算機是沒錯的,但那個是理想狀態,現實裏製造不出來的。
現實裏,隻要能夠進行量子運算的計算機,統統叫做量子計算機。
而且量子計算機的核心很小,比指甲蓋還小一些,是一塊超導量子芯片。
那個巨大的白色桶,不是量子計算機,而是一個超低溫製冷係統,類似電腦的水冷裝備。
此外還有主動減振減噪係統,能夠為量子計算機提供散熱環境,全部都是輔助裝備,讓量子計算機看起來好大。
問題是,陳遠看見過的量子計算機,還有超導量子芯片這種東西,都是有極限的。
理論上,比如華夏生產的超導量子芯片的內部,因為量子的幹擾現象,標識的確是不固定的,可並不能夠一分鍾變幻幾十萬次。
要想達到一分鍾變幻幾十萬次的速度,那隻能是這個芯片,真的是量子雲組成的電離子集合體。
難道,對方是是真的連芯片都徹底量子化了嗎。
在陳遠看來,這根本不是地球人等級的科技。
要知道,量子計算機和傳統計算機相比最大的差別就是,從最基礎的邏輯運算上就不一樣。
傳統計算機使用的是晶體管,而量子計算機使用的是量子比特方式來存儲數據,計算能力要快很多,是普通計算機的幾千倍。
當然,比起傳統電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的功能還不完善,華夏的操作軟件係統“本源司南”也不成熟。
陳遠想了想,還是謹慎起見,不要追蹤對方了。
“先不追蹤對方了,搞不好,真的是外星人。”
“如果被他們反追蹤我們,就不好玩了。”
“我們專心實驗,鄭千帆,你構築好防火牆,先給我加固下,避免外星人來搞破壞!”
說完,陳遠冒著高溫,親自守在高溫冶煉爐前麵。
說是高溫,外麵挺涼快的,陳遠拿個蒲扇自顧自的扇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