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芸兒跟兩小隻仍然在逛著古玩街,不過大家都沒有往兩小隻提前看好的那家店鋪走去。
經過街邊小攤販這件事情,大家都明白了,做古董這一行,水是很深的。
同行跟同行之間會互相打掩護,也會互相拉對方下水。
隻是一個街邊小攤販,為了弄虛作假,都能做到真與假混在一起製作的程度。
你看它是桃木手鏈,其實它是柳木手鏈。
你看它是柳木手鏈,但本質是個桃木手鏈。
看桃木是桃木,看桃木不是桃木,看桃木還是桃木。
一個小小的手鏈,居然包含了如此高深的哲理。
小攤販都如此厲害,那些能在古玩街裏開店鋪的大店,又會做到什麼地步?
趙芸兒跟兩小隻討論了一下,決定還是不要妄圖以自己幼小的心靈,去看破人類的狡猾。
——她們玩不過啊!
於是乎,趙芸兒就帶著兩小隻,逛逛街邊小攤販賣的飾品。
京都的古玩街就叫做【京都古玩街】,名字非常響亮質樸。
敢直接用“古玩街”三個字來命名,足以證明這一條街上的古玩是真的多。
別說是店裏販賣的物品,就說是街邊小攤販,都能時不時拿出一件幾百年前的古物。
讓人大開眼界。
忽然,趙芸兒在一個攤位前停了下來。
這處攤位跟她們剛進來時遇見的那處攤位很像,都是在賣辟邪飾品。
隻不過這個攤位要更大更齊全,樣式也很新穎,非常貼近年輕人的喜好。
與此同時,這個攤位還有許多精美繁複的飾品,可以說將老中青三代人的喜好全都拿捏住。
趙芸兒對樣式新穎的飾品不感興趣,在一堆更加精美繁複的飾品中,她看上了一顆小巧的核桃。
那個核桃被人用精細的雕刻手段,雕刻出了一幅山水畫,還提字了《道德經》的其中一章,正是比較出名的《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趙芸兒好奇地問:“店家,這顆核桃多少錢?”
店家是一個中年男子,揣手看了趙芸兒一眼,隨意地說:“500塊。”
兩小隻眼睛都瞪得溜溜圓。
500塊?
他怎麼不去搶啊?
它們要幹多少天的活,才能掙得下這500塊?
趙芸兒想也不想地說:“200。”
小販語速飛快道:“成交!”
因為答應的太快,兩小隻離開時,還有種恍惚之感。
它們這下也不確定,趙居士是賺了還是虧了。
從500塊開價角度上看,趙居士用200塊買下來,應該是狠賺了一筆。
可從小販的態度上去看,總感覺趙居士虧了,還虧了不少。
兩小隻發出深深的疑問:“所以到底是賺了還是虧了?”
趙芸兒輕輕一笑,“絕對不虧。”
她手裏把玩著這顆核桃,邊走邊解釋道:“看似是用普通的核桃雕刻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果我沒有認錯的話,這顆核桃應該是一塊雷擊木。”
“隻是被雷電擊中之後,老的樹皮紛紛褪去,新生的樹皮逐漸長成,然後又經過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看上去非常像是一顆核桃。”
她之所以能夠發現其中的蹊蹺,是靠她的能力。
她的眼睛可以看破世界的一切本質,在看向這顆核桃時,就發現它內裏有細小的雷電在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