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特使格蘭維爾-高爾男爵是倫敦派出的正式外交代表,扮演著臨時英國大使的身份。
一方麵傾聽大唐王國的需求,一方麵通過大唐王國軍事和地緣政治方麵的影響力,維護英國在北美區利益。
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麵,就是作為當今以英國為主導,法德荷西比等國共同參與的國際調停中的一根紅線,緊密聯係大唐王國。
英國作為當今世界霸主國家,倫敦不缺乏另二根紅線聯係美利堅國與墨西哥,一手主導著影響整個北美局勢的美墨唐三國戰爭,借此彰顯出無與倫比的國際影響力。WwW.com
當今時代
歐洲有影響的強國都是英國小弟,普魯士王國正發憤圖強,力求統一諸侯林立的南德地區,成長為能夠與法蘭西比肩的歐洲大國。
為此,普魯士隻能緊緊的抱著英國大腿,近期正在策劃皇室聯姻,以進一步緊密雙方關係。
荷蘭,比利時和西班牙就不用多說了,這三個落寞的舊時代殖民大國亦步亦趨的跟著英國的腳步,稍微流露出忤逆的心思,立刻反手就被敲打。
19世紀早期
將法國皇帝拿破侖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之後,英國為了獎勵在反***同盟中緊跟腳步的荷蘭,甩手就把英國占領的香料群島(東印度群島)丟給荷蘭。
而對不積極不聽話的西班牙,英國的舉措就是拿走西班牙在中美洲的殖民地,就是這麼霸道。
拿破侖皇帝時代曾經稱霸歐洲的法蘭西,在英國組織的第7次反法同盟麵前被打的土崩瓦解,隨後陷入數10年的皇權複辟,資本主義勢力和工人民主力量覺醒的複雜國內鬥爭中,內亂不止,國力一落千丈。
如今的法蘭西國,無論高盧雄雞是否願意承認,隻不過是看著倫敦臉色的應聲蟲。
所以,大英帝國在榮獲“歐洲攪屎棍”美譽的同時,還有“歐洲仲裁者”的光環加持,進入帝國最鼎盛時期。
由英國主導的國際斡旋就代表著整個世界的強大壓力,以如今如今美利堅國的小身板,真心夠嗆能扛得住。
若非李察態度強硬的要求兼並科羅拉多州(首府丹佛),並主張科羅拉多州向北直至加拿大邊境的廣大地區領土權益,美國說不定就同意和談了,並公開承認當前大唐王國的領土。
李察要求的北方領土包含洛基山脈以東的科羅拉多州,蒙大拿州和懷俄明州,胃口大的驚人。
如此離譜的要求,美國怎麼可能答應?
上述三州之地雖然地廣人稀,總人口隻有4.7萬左右,經濟產出可以忽略不計。
但架不住麵積實在太廣袤了,美國政府根本無法承受戰敗割地的嚴重後果,隻能咬著牙對抗國際斡旋的沉重壓力,心中發狠一定要把戰爭打下去。
現在回頭看一下,這三州之地的麵積到底有多大?
丹佛要塞所在的科羅拉多州26.7萬平方公裏土地,位列美聯邦各州麵積第2位寶座。
蒙大拿州38萬平方公裏土地,是美聯邦領土麵積最大的州,懷俄明州以25.3萬平方公裏土地排行第三。
也就是說;
上述北方三州之地,是當今美國聯邦領土排行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的州,總麵積加起來超過90萬平方公裏,如今整個美國聯邦總麵積也不過600萬平方公裏多一點。
李察獅子大開口,一下子就要走了美利堅聯邦共和國15%的領土,豈非癡人說夢?
那李察為何如此不智,明知不可能,而非要壓上大唐王國未來國運,誓要賭一番呢?
他是傻了嗎?
還是飄了?
其實這都不是,李察是經過深思熟慮而做出極其慎重的戰略決策,這關係到未來數十上百年大唐王國的發展上限,符合當前世界各方利益。
當前北美三國的形勢,非常神似於神州曾經出現過的魏蜀吳三國,華夏曆史上曾經出現的合縱連橫,對大唐王國未來戰略決策極具參考價值。
若大唐王國扮演蜀國的角色,其偏居一隅,且在三者中實力最弱。
那麼墨西哥角色就是妥妥的吳國,是抗衡強魏(美國)入侵的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