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唐美兩國實力對比(1 / 3)

總人口超過400萬的大唐王國,其廣闊的疆域僅次於美聯邦,在北美洲位居第二,在整個美洲,位於巴西和美國之後位居第三。

經過5年高速發展

大唐王國已經成為可以與美聯邦並列的北美兩強之一,尤其以重工業和兵強馬壯著稱於世。

其麾下東方騎兵戰鬥力強悍響徹世界,被譽為可以與法蘭西胸甲騎兵,波蘭翼騎兵並列的世界三大騎兵,戰鬥力位居世界頂尖行列。

英國《泰晤士報》對此有權威性的評述;

大唐王國麾下的東方騎兵軍團素以好戰欲望強烈,裝備精良著稱,其強悍的戰鬥力打的美國桀驁不馴的牛仔們俯首稱臣,就是最具說服力的例證。

來自敵人的畏懼和恐慌,是東方騎兵的驕傲勳章,其強悍戰鬥力和輝煌戰績足以媲美法蘭西胸甲騎兵和波蘭翼騎兵,並列為世界三強騎兵陣容……

反觀美國

在簽訂了《渥太華條約》後,遭遇到連番重擊,美國已經喪失了繼續向西部擴張的勃勃野心,更加專注於國內發展。

無論泰勒政府情願還是不情願,由美利堅建國先驅設計的三權分立原則,極大的限製了軍方勢力的擴張可能,而且容許議會對軍隊進行從頭至尾的全程監督。

在輸掉了戰爭的情況下,1850年和1851年,美聯邦政府由於高額的戰爭負債償還因素,應用於軍事領域的財政開支遭到大額削減。

怎麼說呢?

軍事預算不能說是腰斬吧,而是腰斬之後繼續狂剁,原本的一盆水變成了一碗水,而且清澈見底,半點葷腥都沒有。

這也導致美軍數量迅速萎縮,從原本維持的十幾萬大軍到幾萬,然後進一步削減到不足2萬,各項裝備和補給全部用的庫存貨。

剛入伍的新兵領到的是滿是血腥味的舊軍裝,上麵甚至有清晰的彈洞,需要清洗縫補後才能使用。

戰爭時期被高度重視的雨果要塞,最多的時候甚至彙集高達近四萬重兵集團,成為美國在西部最前沿的軍事存在,一時間繁華無比。

如今熱鬧景象不在,曾耗費巨資建立的雨果要塞駐軍不足3000人,騎兵隻有371名,差不多是兩個縮編的騎兵大隊配置。

據說到明年,雨果要塞的撥款還要大幅縮減,最好在此地駐紮的士兵們都能自食其力,廣泛開展軍屯和軍牧,以便讓士兵們吃得更好一些。

直接對手這樣繳械投降的態度,也導致了大唐王國在1852年伊始,便出台了大規模退役的政策。

陸軍參謀總部名冊上高達3.75萬名的在役騎兵,基本上要退役三分之二,隻保留不足1.3萬名騎兵,這其中有6個重型胸甲騎兵團,一個王室親衛胸甲騎兵團。

這都是騎兵部隊的核心戰鬥力,需要維持7000~8000的規模,以免傷及根本。

4.85萬名步兵亦要裁員一半,最終保留不超過2.5萬人。

全軍裁員後,大唐王國騎兵和步兵力量合計不超過3.8萬人,僅滿足最基本的防禦需求。

與此同時

大唐王國發布全世界第1部《預備兵役法》,將超過5.5萬名富有經驗的退役騎兵納入預備役中,還有差不多同樣數量的步兵預備役。

一旦全麵戰爭來臨,這支超過11萬人的預備役力量將會第1批動員,並且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戰爭中,以維護王國的安危。

隨著時間的推移

曆年的退役老兵都會第一時間進入預備役,預備役規模還會逐漸擴大,成為大唐王國軍事動員體係重要的組成部分。

大唐王國在經濟領域表現出色的五朵金花中,莫倫奇礦業公司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該公司的優質銅礦經過冶煉加工,製成銅幣,彈殼,各種銅質器件與工藝品,由此帶來了更高的附加值。

僅銅幣一項,年均生產3億多枚,重量達到470多噸,廣泛應用於大唐王國,美國南部,墨西哥,滿清等各國,以質優量足而著稱於世。

尤其是滿清國,此時正值太平天國起義運動風起雲湧之時,起義軍已經突破兩廣地區,深入到湖廣地區發展,接連攻克重鎮,威脅武漢。

在這種要命的時候

統治腐敗黑暗的清朝無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由於戰火蔓延導致的東南半壁江山處處烽火,統治力度大為消退。

這時候

作為優良的貨幣,大唐王國精工打造的銅幣廣泛流通於沿海地區,並且受到了商人和群眾的高度歡迎。